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美国慈善机构:有私慈善 而非无私奉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11:57 南方都市报

  林达

  最近有报道说,今年6月和8月,湖北省检验检疫局发现,美国AGAEP基金会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赠的两批医疗用品均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几乎全是废品。又有报道说,北京市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本月8日透露,北京截住了一批来自美国LDS基金会的“问题捐赠”,发现其中存在健康、安全问题,检验检疫局当即对其封存,随后要求慈善总会组织退货。这样的情
况据说以前也有发生。事情本身还在调查中,媒体已经炒得很热了,怀疑是美国有意向中国转移倾倒垃圾。

  这次捐赠发生问题的美国LDS基金会,是个较大的教会慈善组织,在世界各地的慈善捐赠有良好声誉。他们和中华慈善总会有长期合作关系,以前在中国有良好的捐赠记录,为中国培训过医务人员,也在中国购买了13万辆新的轮椅捐赠给80多个国家。LDS基金会在给中华慈善总会的致歉信中对“问题捐赠”正式道歉,表示该事件“由工作疏忽造成,保证捐赠没有欺诈行为”,要“从此事件中吸取教训。”除捐资弥补纰漏外,基金会将另外捐赠200万元人民币,用于中国慈善项目。除此之外,该基金会还捐赠了1000辆残疾人轮椅,现已发放完毕。

  慈善机构的操作有可能出错

  慈善机构的操作,是可能发生过错的。美国很多慈善机构的运作,全职工作人员只是做联系和文件工作,通常性质只是一个“中转”,大量工作依靠合作单位和义工。它们收集个人和商家的捐赠,在各地临时雇用人手或者靠义工整理、仓储、装卸,再转运至世界各地。这些慈善机构做的是组织工作。它们有长期的,也有临时的合作商家和捐赠单位,中间环节出差错是可能的。从逻辑上来说,这些慈善组织的生计全在于声誉。声誉不好,就要不到捐赠,就经营不下去。

  各个国家对捐赠物的法律要求并不一样,也可能产生由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美国的几乎每一个城市乡村,都普遍有家庭在周末卖自己家的旧衣服旧物品的习惯,尤其是儿童衣服和玩具。大小城镇都有专售旧捐赠物品的商店,往往也是慈善机构经营,还专门雇有轻度问题的人(如正在戒酒的原酗酒者),作为对他们的帮助。美国人自己买二手衣服和物品,是相当习惯的。

医院、疗养院也会把淘汰下来、还可以使用的轮椅等捐出去。

  作为捐赠物的接受方,因为不能控制旧衣服、旧物品的来源,担心疾病传播,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国应该通过立法,将有关条款加入捐赠合同,让对方遵守和满足受捐方的法律要求。

  某些机构会借慈善名义倾倒垃圾

  那么,美国的一些商业公司和机构,是否可能利用贸易、假借类似慈善的名义,向中国违法倾倒工业垃圾呢?当然是可能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首先要对美国商业公司和慈善机构的建立方式有所了解。

  中国慈善机构的起步,如中华慈善总会、各市的慈善总会等等,虽对外是民间组织,其实带有一种官方、半官方性质。它的领导往往是原来政府民政部门退转过来的官员,这些机构也有半官方的行为特征。但是我们不能以此及彼,以同样方式来看待外方。这样会把外方的慈善机构看高了。

  美国慈善法律已经相当完备,成立一个慈善机构相当于成立一个商业公司,它们一般来说属于非营利组织。它的运作和公司一样,虽然时有义工参加,可常务工作人员一般都拿工资,常常是作为一份工作招募来的。美国政府不用额外花力气去监督慈善机构,因为它不拿国家的钱,和纳税人没有关系。慈善机构的实质,是一些个人以某种理由向另一些个人(如教会或商家)募捐,募捐来的钱和物首先是养活自己,也就是维持公司运作,如租用场地、发工资、差旅补贴、募捐活动等等。多余的钱才是用来做好事,用于某个慈善目标。慈善机构也可以经商,经营的收入可以发工资。唯一的监督是税务,因为非营利组织是不能私分利润的。

  美国的慈善机构是“有私”的慈善,不是“无私的奉献”。“有私”是慈善机构成熟的标志。假如这些机构养不活自己,慈善事业也就做不下去了。可是这样一来,也必定有一些经营慈善机构的人是出于私利,就是他们把大多数的钱用来发工资了。美国对这种情况的遏制,是依靠捐赠人自己的判断力。法律对这些机构分门别类,要求它们按照规定公布自己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状况,公众有权取得这类组织的报表。一些慈善机构经营得好,就像一个好公司一样有声誉,也就更容易得到捐赠。慈善业绩差,就募款困难,可能就办不下去。

  不能因问题捐赠否定美国慈善成就

  美国国税局登记的享受免税待遇的非营利组织有139万个,还有大量不免税的。在这么多组织中,当然也可能有人冒用慈善名义诈骗。但不能因为个案的问题捐赠和理论上的违法可能而无视美国慈善事业傲人的业绩,看不到最近十几年中美慈善事业合作的巨大成绩。防止利用慈善欺诈和防止商业欺诈的办法是一样的。首先是找一些有信誉的合作单位,其次要在法律上没有漏洞。这样,即使不涉及欺诈,也使得对方更谨慎认真地处理捐赠事务。

  美国AGAPE基金会对武汉捐赠出现问题的具体情况还不清楚。据报道,在AGAPE组织的主页上,看到了该组织在中国从事多起慈善活动的成功案例。与它们合作的武汉市慈善总会负责人也表示,AGAPE成功资助中国慈善事业,“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发现“问题捐赠”后,整个处理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受方的武汉市慈善总会负责人说,“因为按照手续和程序,一切都很正规。所以我们既没有留下美国AGAEP基金会的电话号码,也没有他们的其他联系方式。自始至终都是和所谓的‘中间人’在联系。”这种做法很难说是“一切都很正规”。据报道,有关捐赠协议书第9条还规定,“AGAPE基金会捐赠的医疗耗材,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品检验法》,如经检验不合格,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美国田纳西州)AGAPE 基金会负责承担”。“一切后果”的说法太文学化了,不是精确的法律用语。国家之间本来就有文化差异,容易产生误会和矛盾,因此在交往中,应该在一开始的时候,用法律严格规范,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个案处理。不要把民间的个人行为或公司行为看做是国家行为,避免催生民众间的怨恨。

  (作者系旅美作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