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能源市场环境不容乐观 内忧外患令人忧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 13:43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崔毅 2005年8月2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70美元大关,“国际廉价石油时代”的渐行渐远,与国内成品油低价走势之间形成巨大反差。 两巨头暗斗发改委
争战首先发生在政府权力部门与两大石油巨头之间。 1998年6月,中国正式引进与国际油价挂钩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但SARS疫情之后,为确保经济复苏,国家发改委抓了一剂“暂时终止油价挂钩机制”的“猛药”。没想到,此后国际油价节节攀升,中国经济也面临“过热”之虞,国内成品油价与国际油价相差越来越大,直接造成两大集团炼油部门的巨亏。吃了“苦头”的两大集团,只得采取迂回政策。明争不成,暗斗较量。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出口成品油同比增长45.5%。同期,国内炼油量同比增长7.6%,成品油出口增长速度是炼油增长速度的6倍。数字明白无误地昭示:成品油中有相当一部分被两大集团卖到了价格更高的国际市场。 国家发改委对此当然不甘示弱。8月30日,联合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与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调整成品油出口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特急文件给两大集团及各地方政府,规定自今年9月1日至12月31日,为控制成品油的出口,将暂停汽油的出口退税与原油的加工贸易合同,以“保证国内市场的成品油供应”。显然,这与两大集团提高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的迫切要求,相去甚远。 “巨头”暗战,国内能源市场环境不容乐观。 石油通道三面受阻 相比“内忧”,日益严重的“外患”更令人忧虑。 外患之一当来自中国石油多元化供给渠道的日益受阻。 2003年,中国的原油对外依赖度已达42%。到2030年,这一比例可能超过80%。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绝非危言耸听。 然而,中国的石油扩张之路却异常艰辛。北方,俄罗斯远东输油管线走向问题久拖未决。东面,中日东海天然气田的开采纷争日趋白热化。南面,中缅输油管道仍处论证阶段,马六甲海峡之困,短期内更不可能消除。只有西面,随着中石油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公司及中哈石油管道的铺通,中国石油资源多元化供给的西部通道,初现雏形。 但即使是这样的雏形,也日益受到西方势力的打压。美日同盟暂且不说,即使是中国周边的传统友好国家也不时加入“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行列。以至于今年国际上众口一词,将油价高企的罪魁,直接指向正在崛起的中国。 因此,更为深刻的外患是:中国崛起所必然形成的与西方既得利益者间的资源争夺问题。这一矛盾,在本质上已经具有不可调和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