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如此惯例 当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 08: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陈鸿

  这两天,广州的一些群众热议的一个话题,是某交通公司给员工的直系亲属免票一事。类似情况其他部门也有,且早已存在。让人感到不解的是,他们说,免票是出于救援的考虑。比如有人就说:“公司希望每趟车在碰到任何突发情况时都有人能够及时地指导救援,那么这些家属就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义务安全员的重要职责。所以他们得以免费。”这理由乍
听有理,细想则不然。员工家属,或父母,或孩子,或妻子,或丈夫,其中老弱妇孺者占多数,又没有专门训练,遇到紧急情况,自己尚需帮助,又何能帮助他人?显然,这种说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以种种名义为员工家属免票免费,这个问题早已存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国内,某些服务部门的人员及其家属在享受本部门服务时享有一定优惠甚至免费,这在公交、电力、电信、自来水、煤气等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虽然有些不合理,不合乎市场法则,但人们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也就成为“惯例”。

  对于这样的“惯例”,群众很是不满。因为这种做法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免费免票往往不是一个小数目,而这些费用提高了公共服务成本,最终还是要百姓“埋单”,在全社会日益重视公共利益的潮流下,这样的“惯例”已经不合时宜。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惯例”大都存在于垄断性公共服务部门。这些部门虽属企业性质,但不少因为上缺少产权所有人的监督和强烈的赢利诉求,下又有企业员工获取更多报酬的愿望,企业老总就往往乐得做个“好人”,结果就表现为体制内的高薪,体制外的“惯例”福利!

  公共服务部门存在的这些“惯例”其实是陈年过时的做法,有的甚至是“毒瘤”,无论如何是需要割除的。其最有效的“手术刀”就是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记得十几年前,笔者在家乡乘客运汽车是从来不买票的,因为有客运站的亲属“照顾”。现在却没有了这份“福分”,因为跑客运早已分包到户了,即使客运站员工乘车也是要掏钱的。公交市场化运行已在不少城市开始。今年1月1日,上海最大的公交企业巴士集团决定让下属的3万职工一律付费乘车,打破了沿袭数十年的公交职工免费乘车的“惯例”。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共服务部门都能市场化的,对于那些目前还不具备条件或者不能市场化的服务部门怎么办?这就需要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充分代表民意,合理运用政府权力,来防范和杜绝不符合公共利益的“惯例”。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16日 第五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