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厉以宁:中部崛起的湖北机遇与作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19:26 《商界名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厉以宁

  中部崛起带给湖北的机遇

  继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中部崛起”成为国家战略。这一地区承东起西,连接南北,在中部六省中,
湖北拥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根据目前中国发展的经济走势,我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经历一场重化工业的阶段。建国后湖北的工业基础比较雄厚,拥有武钢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这场即将到来的重型化工业革命将为湖北的振兴带来机遇。在产业优势上,湖北的机械制造业基础较好,结合目前的光电子产业,可加强光、机、电一体产业化的力度和进度。

  我要说的第二点是,

中部崛起战略中,湖北的企业要时刻建立“双赢”的概念。商场不同于战场的地方在于:今天的对手很有可能就是明天的合作伙伴,商战中最好的结果是双赢。我曾讲过四次“龟兔赛跑”的故事:第一次,兔子因为睡觉偷懒输掉;第二次,兔子没有睡觉赢得了比赛;第三次,乌龟在终点附近设置了一条河作障碍反败为胜;第四次,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河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双方同时最快达到终点。四次比赛放到商业竞争中的比喻,第一次是要懂得坚持,第二次则是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第三次是要讲求策略调整,那第四次则是讲的双赢了。湖北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比较明显,黄金水道,鱼米之乡,人才高地……但这仅仅是湖北潜在的优势,是在“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以前就已经具备的,只有将这些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湖北才能成为其中的受益者。而双赢的基础是相互信任,长久合作。在这里,我送给湖北的企业三个建议:双赢,诚信,学会“肥水流入外人田”。

  第三,即使作为内地,市场也是可以培育的。没有任何一个市场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都是动态的、发展的。我再讲一个老套的故事:木梳厂派四个业务员去寺庙推销梳子,第一个人无功而回,因为没有和尚要梳头;第二个卖了几十把,他向和尚们反复强调梳子有按摩头皮的健康功效;第三个卖了几百把,他说服了方丈把梳子放在寺庙供百姓梳理因上香朝拜弄乱的头发;第四个则卖了更多,他把梳子刻上有禅境的文字卖给寺庙,寺庙作为纪念品向外销售。后者的成功在于,他把产品最原始的功能改变了,从而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

  湖北为什么不能创造市场?每年到国庆节,旅游的人群大量涌向张家界、

九寨沟,相比之下,湖北的神农架却游客不多。并不是神农架的风光比这两个地方差,更关键是市场的培育不够。湖北历史旅游资源丰富,
襄樊
、荆州、赤壁、黄石一线完全可以好好开发三国旅游资源,这些市场都需要地方政府整体策划和推广。

  较之工业化初期,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一时期,劳动力和土地的成本优势有所下降,但也应该看到,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尤其是中部和西部省份,劳动力的成本仍相对较低,但劳动力质量却显著提高。武汉发展制造业基地,也应该成为全国熟练技术工人的生产基地,提高产品服务质量,面向广阔的国内市场。

  我在江浙一代考察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浙江都没有江苏高,但我能明确地感受到,浙江人的口袋比江苏人饱满。为什么?在浙江人看来,给别人打工总不如自己做实在,哪怕就是在后面老老实实学别人家。目前,湖北也面临一个要“学别人”的问题,在现有经济基础比沿海落后的情况下,做“最好”也许不容易,而且成本太高,但选择“次优”是可以做到的。“次优原则”也是经济生活中我们普遍遵循的原则之一,内地省份更应学会运用。

  解决农民问题是关键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需要投资拉动是必要的,但经济的长期增长依赖于这一地区大众消费的拉动。中国的农村地区被誉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金矿,全国的农村老百姓每人一年多买两件衣服,中国的纺织品就不需要依赖出口;农村地区的家用电器消费如果上来了,中国的家电企业将更快发展。湖北是三农大省,农村人口数千万,在鄂西北地区,农民的生活状况还比较贫困,解决了农民问题,湖北的经济会真正活起来。

  根据我近两年对各地农村调查的情况,中西部农村的生产模式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我发现,与上世纪50年代不同,规模化的新型“行业合作社”开始慢慢流行,几百户农民与企业签订供销协议,订单农业成为这些省份农村的主流经济形式。在一些地区,能人经济、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得也很快,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得到显著提高。新的《土地承包法》出台后,一些地区的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转包、交换、出租、入股的权利,使得该地区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现实。

  伴随着中国开放,农村进城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各方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农民工”,但我认为这种称呼是不恰当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各地城市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进城务工的大多是壮劳力;90年代以后,外商加快在沿海投资建厂,大量农村女青年开始进城;再后来,农村的年轻小伙子们也大量涌进城市,这一趋势加快了城乡结构的变化。

  很多人认为农民大量进城弊端很多,我认为这不是坏事。中国工业化的趋势是这样,这个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人都要遵循客观规律。“乱”和“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现在的中国人口流动不是乱,而是更活了。1999年春节期间,我在湖南农村考察时,正遇到春节期间青年农民打工返乡的情景,当时颇多感慨,即兴作了一首《鹧鸪天·见湖南打工妹回乡有感》:

  小妹相迎小弟随,村头渐近步如飞。当年含泪离家去,今日笑拥结伴回。

  猪崽壮,土鸡肥,青砖红瓦屋前堆。爹娘细问他乡事,直至四更月已垂。

  近年来,湖北、湖南都有大量农民常年外出打工的传统,这些人在城里不仅赚到了钱,也开阔了眼界,得到了提高,在20年前,这是无法想象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要有一个过程,农村的进步和崛起最终还是要靠当地农民的力量。

  企业管理好才会真正崛起

  中国古代洪水泛滥,直到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办法,才把这一大患从根本上解决。在管理学上,疏导便是一种宽容,中华民族是一个宽容的民族,历史上唐宋时期,连欧洲的几支犹太人进入中国,都没有保持其一贯的独立传统,最终被完全融入到当地的民族之中。对湖北企业家来说,宽容同样是发展时期的基本要求,企业不仅要会用人之长,更要能够容人之短,循序渐进,先做强,再做大。

  在企业发展中,提醒企业要注重效率的双重基础:物质、技术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道德基础却能产生超常规效率。中国的抗日战争、建国后面对的特大自然灾害都是发挥超常规效率解决问题的例子。广东、福建一代的客家人能在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与其一贯坚持的家族道德凝聚力是有关系的,人情和道德捆绑在一起产生的凝聚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湖北人自古聪明,在集体企业中更要重视凝聚力的培养,培养员工的企业认同感。不管是企业还是社会,都是建立在互助、互信、互爱的基础上,这其中道德力量的调节是不可忽视的。

  我始终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寓管理于无形之中,企业完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决策,随自身精力和财力的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前汉书》记载说,西汉时有个丞相叫丙吉,有一次他去长安城外视察,遇到路人争执闹出人命,有人得知丞相的轿子正在经过,便拦轿申诉,丙吉却下令“绕道而行”;再向前走,遇到一头牛躺在地上,精神萎靡,他马上停轿仔细问明情况。难道丞相不关心百姓的死活却关心一头牛的死活?丙吉的解释是:路人打架是地方官的职责,随时都可能会有这种事情发生;而当时并非盛夏天气,耕牛卧地不起,有可能感染了瘟疫,如果真是这样,全国的农业收成就要锐减。

  作为政府或是企业的领导人,他关心什么,做出什么决策直接影响到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命运。管理中,最可怕的就是“权力+无知”,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一批一批倒下,很多原因在于决策者听不进不同意见,导致投资决策失误。这个教训,湖北的企业一定要记取。

  我上次来武汉是在2001年,只有短短4年,武汉的变化就让我很惊讶。中国的改革现在看仍然有很多问题,但过10年以后再看,说不定就都不再是问题了。我在东北中俄边境考察时,黑河一边的满洲里到处是工地,一派欣欣向荣;对面的俄罗斯小城却一派冷清,没有几处新房子。中国的经济能保持20多年高速发展的势头,这在全世界都没有如此成功的先例。所以,我们要有信心,不仅是东部、西部和东北有信心,中部更要有信心。

  整理 编辑/李玉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