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国经济周刊:时髦的经济圈切莫一圈了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17:49 中国经济周刊

  近年来,对于“经济圈”、“经济带”、“都市圈”之类的提法越来越多,诸如9+2、5+2、3+2,以及长三角、环渤海之类,现在又出来一个“长江经济带”。所谓圈,绝不是“一圈了之”,也不是几个省市的领导坐下来签个文件就完事的。既然可以形成“圈”,就一定要存在产业互补性,经济水平也不能有太大差异,否则,一窝蜂似的去跟这个“圈”那个“带”,有害无益。

  ★文/萧坊

  近日,重庆市联合上海市及沿长江7省,在北京签订了一个“长江经济带合作协议”。 这一合作协议“确定了以‘龙头’上海与‘龙尾’重庆合力担当起构筑长江经济带首尾呼应、联动发展的战略格局”。 长江经济带合作协议由交通部牵头发起,该协议试图通过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带协作发展,来舞动这条中国经济的巨龙。

  有数据显示,占全国土地面积约15%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占全国的40%,矿产资源占全国的80%,更为重要的是,长江流域的人力资源也很丰富,沿江在校大学生数比沿海和沿黄河分别高出11和22个百分点,教授、科学家则高出60和68个百分点。然而,所有的优势也掩不住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窘境。东部三省市的GDP占整个长江经济带的一半以上,人均收入是西部地区的5倍。东部与中西部之间,以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差近10年。

  瑞典经济学家G·Myradal(迈达尔)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著称,他提出的累积因果论认为,在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中存在极化效应,即经济活动和人口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集中和极化,以至发达地区更发达,落后地区更落后。这几年来,长江沿江经济带的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呈加剧趋势,正是这种极化的生动体现。

  说到经济一体化,许多人很快就会想到行政区划的负面影响,并认为诸侯经济、地方保护是“长江经济带”的最大障碍。其实,地方政府的这种做法也很无奈。有数据显示,长江下游与长江中游工业结构的相似率高达93.5%,长江中游与长江上游的工业结构相似率则高达97.9%。在这种产业分工不明,结构趋同严重的经济现实面前,为了保护本省市工业的发展,注定这七省一市之间面临着的龃龉多于合作。

  在产业布局上,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群根本就没有按

能源、原材料、初加工、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顺序形成有特色的流域工业综合体,而是各个省市自成体系。现实表明,现在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必须是一个与“珠三角”、“
长三角
”非常不一样的“区域经济带”;七省一市之间内部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和产业趋同现象表明,要走向“一体化”,绝不是一纸合作协议、打破行政区划那么简单。

  近年来,对于“经济圈”、“经济带”、“都市圈”之类的提法越来越多,什么9+2、5+2、3+2,什么长三角、环渤海之类,现在又出来一个“长三角经济带”,当然无论“圈”或是“带”,笔者并不否认其影响和作用,但是,这不免让人担忧,其中会不会有打着区域合作的旗帜、盲目跟风炒作的呢?所谓圈,绝不是“一圈了之”,也不是几个省市的领导坐下来签个文件就完事的。所以,“圈”可以形成,但前提是一定要存在产业互补性,经济水平也不能有太大差异,否则,一窝蜂似的去跟这个“圈”那个“带”,有害无益。

  有人说“长江经济”只是一个口号,在目前的这种产业水平和极化效应下,也难怪有这样的想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