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寻找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新均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15:48 中国经营报

     作者:缥缈

  从明年开始,中国的“金融生态”将承受新的对外开放的巨大压力。“双稳”、“双降”是明年金融工作的硬指标。

  直面一个逐渐开放的资本市场,我们应该懂得,资本市场是受各种人为因素所支配的
。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警惕,不要让过于超前或者滞后的“价值观念”,侵入到原本是由“技术观念”主宰的领域。商业价值不能任意取代社会价值,市场化不能唯利是图。我们必须防止外部的不良机制,侵入它们原本不该进入的国家金融命脉。

  其次,我们还要警惕“一股就灵”、“分光卖光”。有观点认为,“只要是交易的,就是合理的”。事实上,这个观点并不全面。

  历史上所有地区性金融危机都来自两个根源:一是自由市场机制的本质缺陷,即金融市场先天的不稳定性;二是金融理论缺陷,它导致各种势力从各个角度侵入开放的市场。

  当前,在外部资本不断注入的情况下,中国总体经济已经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小心应对来自海外市场的“资本补偿”。

  今后,中国金融改革的艰难在于经济体制转型。在

中国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银行海外上市为转型创造了条件。但是,立足于“新的资本扩张”,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能够独立完成市场化转变,并继续发展。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能够为市场提供资金的供给源,金融体制就会相对脆弱。

  所以,我们必须平衡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使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以及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货币市场之间达到新的均衡。落后者将被淘汰,但激进未必可行,激进将遭遇更多阻力。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善的经济体制。任何一次经济体制改革都有其局限性与缺陷,进退之间,存在彼此消长的竞合关系。在正常情况下,改革只是改革“相互制约”的利益关系。在全社会参与之下,经过长期、基于自主交易原则的演变,改革将逐渐形成社会化运动。由此,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安全的改革路径,应对来自人类贪欲以及内部腐败这一“天价成本”的挑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应当是让最广大的国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只有产出增长,没有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改革目的能否达到令人存疑。

  2006年,银行、

证券等行业,将面临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变的市场,风多雨多,机会更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