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药品一变脸就涨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 17:26 红网 | |||||||||
12月1日,第五十四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开幕,10万药商云集重庆,竞相推销自己的药品。在各展位,红霉素、青霉素、感冒颗粒等传统普药已很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包装靓丽、名称新奇的药品。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普药新做”在医药界已成为一股风潮,其最终结果是药价滚雪球一般迅速上涨。(《燕赵都市报》12月7日) “药品换包装,加大配方量,价格就见涨。”这句顺口溜,是老百姓对目前药品一
随着医院药品采购统一招标制度的推行,以及国家对制药企业实行GMP认证,药业市场的震荡非常大,许多药品的价格确实有所下降。一部分药品降了价,利润有所减少,药厂自然会停产这些药品。但药厂老板可不是社会“慈善家”,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本能,于是取一个更加本土化、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字,请人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外包装,改头换面之后,一种所谓的‘新药’便闪亮登场了。制药企业就是用这些伎俩,让消费者雾里看花,欺骗了患者的双眼,而这些药品的疗效往往是大同小异,或者根本没有任何区别,真正是“换汤不换药”。 事实告诉消费者,药品换个“马甲”,价格就猛涨。正如报道所言,东北某企业的红霉素产品以往是100粒定价两三元,但在改了包装之后,仅30至40粒就卖到了7至8元,涨了10倍;去年底,江苏省一药监局查获的某医疗机构使用假药案中,原来一支仅为0.1元的肌苷注射液,被改成“次黄嘌呤核苷注射液”(商品名:星多克)后,价格达到36.32元,猛涨了360多倍。一位药商更是爆出了惊人内幕,目前国内医药市场上的药品,有1/3是“普药新做”,但它们绝大多数都是“新瓶装旧酒”。 药品一“变脸”就涨价,它不仅扰乱了整个药品市场秩序,而且还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最为严重的是,全国每年因吃错药而住院的病人达250多万,其主要原因就是一药多名造成混乱。从这个角度看,则不仅仅是谋财无道,更是在为钱害命了。 要根治药品屡屡“变脸”,首先政府加强市场监管,理顺扭曲的价格机制;其次是尽快制定一部专门规范药品名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名称法》,从立法层面统一、规范药品名称体系,禁止随意更改药品名;第三,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单纯控制药品“变脸”只是治标,相关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才是治本之策。 (作者:吴睿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