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农村政策制定须考虑农民承受能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09:23 中国财经报 | |||||||||
范迎春 董振国 山东西部地区一个村庄的村民最近又喜又忧:喜的是在一家民营企业的资助下全村进行了整体改造,村民们全都搬进了200多平方米的别墅里。但是寒冬来临,村民们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无力负担集中供热费用,他们不得不采用各种土办法来对付,有的干脆硬挺,不少村民在家里冻得直打哆嗦。村民们抱怨说,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如果交取暖费得几千块钱,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激发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干劲,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推进这一事业,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但农民住进“洋楼”反倒“遭洋罪”的事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新农村建设一旦脱离实际,不但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带来新的困难。 改善居住条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这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一幢别墅投资少说也要几万元,各种配套设施和日常维护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经济相对发达、农民收入水平高的地区可能不成问题,但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民来说,更现实的任务是如何尽快提高经济收入和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解决眼前的脏、乱、差问题。盲目攀比发达地区、“打肿脸充胖子”的做法没有实际意义。像鲁西那个村子的村民们,住进洋楼却不能解决基本的温暖问题,心里一定也不会踏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追求实际效益。对乡村干部来说,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时,必须结合农村当前实际,量力而行;必须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和承受能力,切不可自己头脑发热,为了自己的“政绩”和风光,让农民群众受罪。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