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养老金福利属性弱化 公众何来信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 17:28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单士兵 当前,中国社会已经渐然告别“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时代,对无数老百姓来说,今后,有一笔养老金,他们就能有了养命钱。而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搜狐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仅靠养老金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问题到底出在哪?在我看来,原因在于,本该赋含在养老金上的福利属性,正在被弱化和消解。
养老金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可见,让广大老百姓平等和放心地享受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本身就是政府的责任。 日前,我国养老金缺口已经创下2.5万亿元的天文数字。为此,近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宣布,为与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相衔接,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对这次养老金账户改革,有专家是这样比喻的,“这有点像把你左口袋的钱放到了右口袋里,反正都是你的钱。”可以想象,当老百姓面对“全部由个人缴费”这样的现实,他们又怎么能不产生“以后养老,要完全靠自己”这样的想法呢?他们又怎么能不怀疑,这样的养老金制度实际上正在弱化和消解其作为社会保障功能的福利属性呢? 一面是养老金的缺口越来越大,一面是养老金的福利价值的弱化,老百姓又怎么能不产生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这样的朴素的想法呢?而且,这样的现实,恐怕也只能加剧他们对这一社保基金管理的不放心。比如,调查中,一些市民称,“我宁愿每月自己在储蓄罐里放上50元,也不愿意交养老保险。”这样的尴尬现实,只能说明,当前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未能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自然也就很难取信于民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占中国人口总数60%的农民绝大多数都没有加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内;在城市,高达2亿的像企业下岗职工、农民工、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以及自由职业者这样的劳动力市场上的“游击队”,至少有一半游离于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其覆盖面如此狭窄,自然也就很难实现社会福利保障的意义,这样也极大地消减了公众对养老金制度的信心。 所以,当养老金的福利属性被弱化和消解,面对庞大的养老金缺口,那些拿“自己的钱”来往养老保险账户里“充钱”的人,自然会感觉是“自己出钱,为别人养老”,感觉自己的养老金账户是“空的”,进而产生风险意识。于是,他们才会认为,“自己口袋里有钱,才不怕打雷下雨”,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而这样的无奈心理背后,实际上是在表明某种社会保障机制的失灵,这也必然会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谐、协调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值得警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