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药价已成为敏感字眼 药品交易会怎么都不谈药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 10:28 新京报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在重庆举行的第54届药品交易会上,“药价”成为众多医药参展企业回避的话题。

  大约有1500家医药企业参展,近10万观众参加。但是交易会组织方同时向媒体表示,不希望重庆普通市民参会。医药企业代表和销售商须分别凭明显区分的证件才能进入展厅。

  在当下的中国,药价已经是个敏感的字眼。有朋友曾用六个字来形容中国某些领域商品价格畸高于正常的供求决定的价格:交易成本高昂。药价无疑是这些领域当中最突出的,也是最为老百姓感同身受的。然而问题在于,面对高昂的交易成本,任何人似乎都回天乏术,而医药企业和销售商也乐得其所。在他们看来,既然规则无法改变,那么就只好去适应它。你必须默默地承受和适应它,而不能随意违反或者打破,否则,可能就会受到巨大的惩罚,有时候这种惩罚比正式规则还要厉害。

  更要命的还在于,这种形成完全排除了普通老百姓。老百姓连起码的知情权都没有。医药领域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其基本的特点是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普通市民对这个领域的内幕并不像医药企业和销售商了解的细节那么多。一位业内人士说得好,“

药价虚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药品每个环节的价格差距很大。但这些环节的药价虚增最终是落到谁头上?还是落到老百姓头上。

  于是就有了在药品交易会上不公开谈论药价,不希望普通市民参加的咄咄怪事。

  如果药品交易会不是谈价的地方,那么哪里是谈价格的地方呢?交易会本来是给供需双方提供的交易平台,既然无法在交易会上达成供给与需求的价格,那么只能说明两个问题:要么是药价出了问题,要么是市场出了问题。

  药价成为一个问题似乎已经不需要再争论了。药价的虚高,看病住院的费用高昂以及在医疗领域诸多中间环节所增加的种种不该增加的灰色“交易成本”,是造成老百姓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近八年来,中国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公众经济负担沉重。

  价格天然地与市场联系在一起,没有市场就无所谓价格。如果我们判定价格的出现了扭曲,那么决定价格的市场机制可能也被扭曲了。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在于要保证充分的信息披露,要保证供给和需求双方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进行交易。即使我们不追求所谓的“消费者主权”,但总该做到保证供求双方基本的公平交易。谁来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是政府。在涉及到药品价格监管、医生资格的认定、

医院的分类经营、错位竞争以及医疗器械的研发等方面,政府应当出面加强监管。政府监管的权力应该得到加强,但同时监管监管者的权力也应该得到加强。政府监管的目的在于弥补市场失灵,监管监管者的目的在于弥补政府失灵。从来没有完全竞争的市场,但是从来也没有不受监管的监管者。一个反映供求双方公平交易的价格的出现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如何监管监管者则是保证市场公平性的根本措施。

  □管擎忧(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经济学博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