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认为贱卖不良资产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当反思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15:18 南方都市报 | |||||||||
11月底,工商银行364.4亿元的不良贷款资产包,被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以5.46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了香港上市公司银建国际,折扣率仅相当于1.5%。收购完成后,银建国际将以3370万美元的价格,把该不良资产包的50%出售给花旗集团旗下的金融产品公司。目前,该交易正上报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国内多家媒体在报道该交易时,都用“花旗‘贱买’中国不良资产”为标题,言下
由于这笔交易涉及标的庞大而复杂,所以笔者不能判断华融的这笔交易性质是否为“贱卖”,但是,就从这笔交易行为本身来说,华融的一些行为,就存在需要反思的地方! 首先,将巨额不良贷款资产打包出售的方式,就颇受诟病。所谓的不良贷款资产,很多项目都有着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这也是国外资本对国内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的不良贷款资产包趋之若鹜的原因所在。AMC将巨额不良贷款资产打包出售,无疑使得进入的门槛高企,只有那些国际大鳄才能参与其中。国内企业即使对其中的一些不良贷款资产感兴趣,也只能“望月兴叹”。难怪在新浪财经频道上,众多网友对该笔交易痛心疾首,称华融的行为是“宁赠友邦,不与家奴”。不良贷款资产要尽快处理是事实,但是这种将几百亿资产打包出售的方式,是否是最好的处置途径?是否存在变相的“国有资产流失”? 其次,此次交易的对象也让人难免犯“嘀咕”。银建国际是家香港上市公司,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持有30.8%的股份,花旗银行持有17.8%的股份。早在去年9月,银建就与信达订立协议,以8.535亿元人民币购入信达总额为569亿元的不良贷款,创下了折扣率为1.5%的最低价格纪录。其后银建又将这部分不良资产包的20%以面值2%的超低价(约2.27亿元)卖给二股东花旗环球,当时,该笔交易就引起了业内关于不良资产遭到贱卖的广泛质疑,并引发审计署对四大AMC的大审计。此次华融出售364.4亿元的不良贷款资产包给银建国际,完全是当年信达与银建交易的翻版。 此外,华融方面一再强调,华融公司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以及有关监管部门规定的资产处置程序处置此笔不良资产的。出售的价格符合华融心理价位。但是,这毕竟是华融的一面之辞,截止到2004年末,AMC已处置金额为6750亿元,而审计署就审出715亿违规处置资金,占其十分之一强。AMC在处置不良资产(特别是巨额不良资产)时,在自查机制和引进外来监督方面,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 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年初指出,四家AMC存在重大问题,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低价处置债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李署长的这番警示,四大AMC是否牢记在心? 本报经济评论员 田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