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年度人物 干一件好事有多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16:44 中国保险报 | |||||||||
作者:赵牧 “干一件好事有多难?” 这是我的第二篇同题文章了。
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第一阶段候选人名单发布了。看到浙江陈金良的名字,又想起曾经写过的评论《做一件好事有多难?》 一眼扫过2005年度的候选名单,以往评选风头十足的官员居然全不见了;房地产商也只有张宝全一人入围,理由还是以EVD的名义。这个名单确实够“新鲜”的。不过,不用想,就知道这一“新格局”的形成背后理当有很多故事,只眼下我对这幕后深藏的故事无从所知,不如放下不表。这里专说陈金良。 我对“天天好大药房”的老板陈金良这个名字早就熟悉,这十多年来,中国的医药问题一直是我关注的对象。 当中国的农民根本无钱看病只能在家中“坐以待毙”,当中国的医院收费增幅不断创造世界纪录──医院几乎成了名符其实的郎中开棺材店,死活都要钱的屠宰场的时候,陈金良在中国诸多中心城市展开的“低价药房”攻势,要想不被人注意到都不可能。 现在,太多的中国人都在等死。因为没钱看病,而没钱看病的最重大的原因就是药品价格暴利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一位心脏病老人住院67天,最后不治身亡,医疗费用竟高达550余万元。这是前些时候中国的哈医二院创造的辉煌纪录。 听说中纪委调查550万医疗费事件去了。是该查,可我想不明白,这事怎么要中纪委牵头去查,而不是卫生部门或工商部门或物价等职能部门主动去查?如果中纪委不牵头,又该由谁出头?又能查出个什么结果?这次调查的最终结果除了“乱收费”?还能查出什么名堂呢? 坦率地说,就算把哈医二院坐实了一个“屠宰场”的罪名,也没什么可庆幸的。这就像药价“虚高”(虚高是一个荒谬的字眼,明明是实高嘛),有关部门这么多年下了多少道金牌,勒令勒住脱缰的野马,药价不仍然是一路轻飏,直上九霄么。 我想,在这个背景下观察陈金良这个人年度人物侯选者,要让公众不投他的票都难。何况候选人的材料有这样的内容: 陈氏的“低价药房”以其低于同类药品零售企业45%的超低价,在北京、杭州、宁波、沈阳等地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2005年1月8日,北京天天好大药房正式营业,推出了低价经营模式。开业时同北京市药监局宣武分局联合开展“全民安全用药、清理家庭药箱”大型公益活动, 2005年8月,天天好大药房又与民生药业、三九医药等20家企业正式结成“药品供销联盟”。从8月25日起,该药店中3000多种常用药品开始全面降价,500种药品长期实行"批发价"销售。 2005年10月23日,东北最大的平价药店天天好大药房落户沈阳,并提出向医药行业潜规则挑战,在全国率先推出药品实行“三包”诚信承诺,以保护老百姓真正能吃到放心药、便宜药。 公司成立3年来,在浙江,北京,沈阳等地共回收过期药品达5万公斤,直接用于过期药品以旧换新的公益经费高达250万元。另外还免费为民工、下岗职工赠药等等各类公益事业活动数百次,公司及陈金良多次被民众誉为“慈善大使”之称。 当如此多的中国人陷于无钱治病的悲惨境地之时,当我面对陈金良的这个事迹的介绍时,我是否应该感动,并该举起手,投下庄严的一票? 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因为我简直不敢相信,在我们已知的背景中,陈氏的经营怎么可能维持下去,因为我知道,陈氏的药房一进入北京的市场,就有了《京城惊现首宗平价药房挨砸》的遭遇,而且搜索一下,就知道他的低价战略还此起彼伏地遭遇了供药方的围剿。 “干一件好事有多难?”我是很清楚的。 有桩旧事,值得在这里再次重提。 2000年8月9日晚,在重庆经营药品生意十余年的陈华跳入长江自杀。看看当时的新闻对陈华的自杀原因是怎样描述的:2000年6月29日,国家计委发出通知,大幅降低部分中央定价的国产药品零售价格水平。7月20日,继重庆双叶药房首先实行“透明价格”,将药价降至全市最低后,新特药老药房老板陈华也宣布价格平均下降30%,并承诺买到假药可以假一赔十,并奖励1000元。结果当天就有人到巴南区卫生局告状,要求对陈华进行查处。第二天,区卫生局一名主持药政的副局长何某亲自带队到新特药老药房突击检查,最后以“两名营业员没有健康证、上岗证”和“药品、保健品混卖”为由要陈妻到卫生局接受处罚,并告之要罚款1万到3万元。接着陈华就接到恐吓电话。这些黑势力甚至不放过报道药品降价的记者,在电话中恐吓“杀了你”┉┉ 干一件好事有多难?是很清楚的。何况要把这样的好事一直干下去! 我不知道陈金良他做的那个好事干得到底怎么样,他怎么竟然能一干三年? 在这个奇迹特别多的时代,我已经不相信奇迹。但愿陈金良能有机会,能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向公众详细地诉说:干一件好事有多难?而他是如何做到的。 我真的愿意投他一票。但前提是,他的讲诉能让我们心服口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