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推进改革攻坚走向科学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01:43 第一财经日报

  临近岁末年终,各方面都在盘点中国经济,规划“十一五”开局之年。经政治局会议讨论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京举行,胡锦涛和温家宝先后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十分清晰。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会议重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
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好“四个着力”:加快改革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会议同时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并分别进行了具体部署。

  可以说,这次经济工作会议的深远意义非同寻常。它不仅关系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取向,更是新一届领导集体指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具体纲领。我们认为,虽然本次会议仍然强调要继续搞好宏观调控,但由于持续两年的宏观调控已取得重大成效,中央经济工作新的重点正在显现,

中国经济社会从明年起有望平稳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科学发展,是基于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更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繁荣的必然选择。转向科学发展,表明中国经济已走过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发展阶段,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技术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区域协调发展等质的飞跃。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节约

能源资源、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加快体制改革、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无不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性内容。

  当然必须注意到,“十一五”期间要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当前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切实消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明年就必须取得新突破。比如,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产权关系,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功能,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等,无不是涉及面广而复杂的难题,改革攻坚任务极重。

  而纵观整个经济运行,供需矛盾仍然非常突出。一方面,要增加居民收入并刺激消费,就令人挠头;另一方面各种经济产能过剩问题,更让人忧心。比如两年来的宏观调控,为解决煤、电、油、运的紧张问题,各方面费力不少。但随着调控措施收到成效,一些供需矛盾却开始发生逆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就预测认为,明年可能出现数百亿度的电力过剩,加上电价改革势在必行,电力行业竞争压力与结构调整将更激烈,连锁反应尚难预料。

  类似问题也出现在

钢铁业。过去几年的钢铁投资热,一个客观条件就是“九五”期间电力供应过剩,许多地方争相上马电解铝、钢铁等高能耗产业。为防止钢铁业产能过剩扩大,并大幅减低能耗,两年来宏观调控出台了很多治理措施。但现实情况却是,钢铁业产能积累仍然很大,加上进口钢材量持续上升,保守估计,明年我国钢材国内供给量将超过需求上万亿吨。这势必进一步打压钢材价格,影响钢铁行业利润水平,逼迫产业调整和企业重组。

  对此中央再次强调,要通过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这次会议指出: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及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并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体系。这些重要新提法和政策新思路,必将促使自主创新从明年起落实为全社会的积极行动。

  总体来看,明年经济工作既得消化遗留问题、推进改革攻坚,更要创新调整升级,走向科学发展。也就是要在居安思危、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的同时,力戒心浮气躁,防止急于求成。这对各方面显然都不轻松,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需要历经考验,才会走得更快更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