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一次性筷子征税风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14:48 新民周刊

  据估计,税收绿色化比较成功的德国、荷兰和北欧诸国,它们的绿税已占税收总额的一半以上。

  撰稿/张 静(记者)

  中国人大财政系系主任朱青偶尔说了句“可以对一次性筷子开征消费税”,此语被各
大媒体“重复了一千遍”,版本赫然变成:明年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纸尿裤要开征消费税了!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国税总局局长谢旭人日前对“十一五”税改方向的表态无疑成为最有力佐证。国税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靳东升又将这些环保性的税收项目,定义为“绿色税收”。

  传得有鼻子有眼,连

财政部某知名专家都着了道,不无欣慰地告诉记者:“争论了十来年,终于尘埃落定。”国税总局被逼辟谣:开征“绿税”说子虚乌有。

  专家建议何以被篡改为“国家意志”?“集体发昏”除了为“吸引眼球”,大半是因为“众望所归”。

  倡导者乐于提到:从1972年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即陆续开征绿色税。国人对税收初衷的形容充满田园诗意:“随着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的改善,自然资源的保护、清洁优美的环境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绿税应运而生。”

  “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绿税!”巨大的惊叹号又令人芒刺在背。

  翻开英国“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1920年所著的《福利经济学》,这位马歇尔的高足赋予税收第三种功能:遏制与鼓励。“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绿税”因此又名“庇古税”、“环境税”。

  但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庇古税”被束之高阁,直至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滞胀。“由国外的经验来看,推行绿税改革的最主要动力是各国的高失业率以及政府财政上的困难。”一位财政学教授告诉记者。

  “必须寻找其他来源。有经济学家发现绿税具有‘双重红利’的效果。即增收绿税的同时,减免企业与个人的所得税、投资税和储蓄税,不仅能够刺激投资和就业,推动经济增长,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节约资源,可谓‘两全其美’。”

  虽然“双重红利”的媚惑倍受非议,长久被困的国家已经按捺不住。据估计,税收绿色化比较成功的德国、荷兰和北欧诸国,它们的绿税已占税收总额的一半以上。

  但在国民经济、税收结构相异的我国,“要环保、先征税”、“一次性筷子严重浪费资源”无法解释地成为“想当然的流行幻觉”。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原司长、博士生导师寇文正教授调查指出:“我国一次性筷子的原料主要是竹子、速生材以及边角料。森林和环境并不是因为这些木材和竹子被砍伐而受到破坏。”

  “需求弹性小、替代品少”,这是一次性筷子存在的“另类”理由。“国外没有一次性筷子消费税,他们的餐具消毒严格,无需使用一次性筷子。中国老百姓倾向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根本原因是对餐馆卫生不信任。厂家最终会将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但在涉及到生命安全的问题上,你会因为药费涨了就不吃药?饭店菜价涨了几毛钱而不用筷子吃饭?”

  “对一次性物品征税最终只能扩大税源及增加税额。”

  其实朱青教授那段被“腰斩”的原话是这样的:“可以对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费税,但要想通过税收途径加大环保力度,需要做的绝不仅限于此。如果要改革,首当其冲的应该是适度调高汽油、

柴油的消费税税率,这正是西方发达国家绿税征收的主方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