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企业不能一卖了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 11:4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曹建海 地方政府把跨国公司并购看成是解决国企经营难题的理想手段,利用外资的政绩化更加剧了地方政府“甩卖”企业的倾向。出让市场是换不来技术创新能力的锦西化机在拿出透平机械分厂和西门子合资后,西门子不仅获得了这一国内机械行业最优质的资产,还获得了企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透平机械核心技术。接下去注定将是一出悲剧。因为,西门子将完全
锦西化工合资的关键,是地方政府在谈判中完全取代了企业。地方政府抱着引进世界500强、招商引资、国有企业改制等政绩观来把握合资问题,对于丧失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利益,以及原有企业生存发展的既有利益,虽然也挂在嘴边,但完全被引进外资的政绩观主导了,对于外方提出的基于跨国公司全球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则照单全收,极大地满足了跨国公司的利益,成为跨国公司吞噬中国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军师”和“良师益友”。 随着近年来中国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跨国公司也开始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装备投资品市场和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 然而,跨国公司普遍青睐以并购方式进入我国装备市场。除了要迅速占领这一全世界最为活跃的投资品市场之外,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巨大的以收购方式获得的利益转让空间。 当前,两种动因的结合促成了大量跨国公司并购国内装备制造业:一方面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建立本土化的制造基地,它们纷纷将目光瞄向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这是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的复杂性决定的;另一方面国内数得上的装备制造企业多属于国有企业,深受经营机制、人员数量、进口设备竞争、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困扰,地方政府出于吸引外资、解决国有企业难题等目的,也把跨国公司并购看成是解决国企经营难题的理想手段,利用外资的政绩化更是加剧了地方政府“甩卖”企业的倾向。 从国家的角度,我国对利用外资长期以来实施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技术进步战略,希望通过让出市场获取支持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从直观上来看,凡是对外开放比较早、外资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就比较高。这说明,跨国公司的存在对中国技术进步有正面影响。但如果我们将企业装备的技术水平、企业的创新能力,跨国公司的创新能力与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区别开来,中国的技术进步战略就远远不如GDP年均增长率数据表现得那样令人乐观。 事实上,“以市场换技术”这个概念存在内在的逻辑缺陷。其关键在于,技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掌握某项技术不等于拥有技术开发能力,今天的新技术不等于明天的新技术。此外,从技术的剩余索取权来看,跨国公司拥有的技术和本土企业拥有的技术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福利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不考虑剩余索取权的问题,从静态的角度看待以市场换技术,跨国公司的进入无疑带来了新技术。但是,如果考虑技术创新的问题,我们发现,从存量技术到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逻辑断层,也就是说,“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是希望能够通过出让市场换来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一战略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因此,从眼前看,对于政府绩效的考核应从简单的GDP增速、利用外资数量上扭转过来,而应把地方是否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等指标列入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上来。道理非常简单:国家之间财富的争夺越来越集中于能够创造主要利润的品牌和研究开发领域,这是未来时期国家之间竞争的制高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