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讲话中医改成功与否不争论的提法极为明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 01:43 第一财经日报 | |||||||||
近日,有两件关于医疗卫生的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医疗改革的广泛关注。一是有位古稀老人在哈尔滨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期间,用550万元“买”来中国目前“最昂贵的死亡”的新闻。此事一经披露,立即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地震”。二是11月28日,卫生部网站发布了卫生部部长高强近日在全国卫生厅局长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高强在讲话中透露,将继续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改变医疗服务基本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
前一则新闻突出反映了医疗体制弊端中“以药养医”这一症结的严重性,后一则新闻则是对目前医疗体制改革路线之争的一个廓清。两则新闻其实透露出了一个老问题,即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从社会的强烈反响到主管部门的改革思路,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医疗体制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 在高强部长的讲话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强调“应该考虑通过改革将一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改制,由社会力量举办。”这一点不仅打消了数月来因为“医改不成功”而引发的对市场化改革思路的质疑,而且明确了未来医疗改革如何兼顾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基本原则。 正如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目前对医疗机构实际上是按照所有制分类,把公立医院都定为非营利性,把社会办医院都定为营利性。公立医院绝大部分都在追求营利,又享受免税和政府补贴。而社会办医院既要缴税,政府也不给补贴”,不仅造成了有行政权力保护的公立医院对医疗资源的绝对垄断地位,而且严重阻碍了医疗服务市场的良性竞争。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96%的事实,也造成了单位医疗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客观事实,令各家医院不得不以公立之名,行私立之实以图增加收入维持运转。与之对应的却是,在准入门槛苛刻的条件限制下和存量改革所不可避免的历史负担面前,足以立即形成一个相当规模市场的民间资本对医疗市场望而却步。一边是政府无钱可投,另一边是有钱无处可投,这无异于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讲话中提到的实行医院分类管理势在必行。 除此之外,高强部长的讲话中还涉及了医疗改革面临的诸多其他问题。其中最为民众所关心的医药分离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体系两块内容,也在讲话中得到了相应的反应,但着墨不多。当然,我们不能将一篇讲话苛求为一个详细的未来医改方案。 但前述爆出的550万元“买”来“最昂贵”死亡的新闻,却不能不令人对目前的药费收支情况再次侧目。事实上,目前的医疗费用支出模式等于将医疗服务一方对患者的信息定价优势发挥到最大,专业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令患者对医疗费用丧失了根本的议价权利,如此,新闻中披露的一天一个人输血94次的天方夜谭也就不难理解了。这就令人自然联想到一些媒体披露的未来医改可能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方案。假如该方案得以确认,那么降低群众医疗费用开支、打破“以药养医”这一扭曲市场模式的重任,将完全指向加强完善现行的医疗保险体系上去。因为“收支两条线”的模式就意味着,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和患者向医疗机构支付医疗费用这样一个消费过程,将分开完成,如此,维护医疗消费者的利益,进而降低医疗费用开支等一系列未来医改的关键问题将落在最终承担医疗议价权的一方手中。从各国的成功经验和目前我国既有的框架来看,医疗保险机构承担医疗议价权责无旁贷。而这,又必将带动更进一步的医疗立法和市场改革。 由此可见,高强讲话中对“医改成功与否不争论”的提法,无疑是一种极为明智的务实态度。几个月来民意对医疗服务郁积的长期不满,造成了舆论上对未来医改方案矫枉过正的期望错位,也正应该在这种务实态度的引导下,回到更加冷静理性的讨论思路上来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