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共政策手段的地铁票价应该尽可能从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14:12 南方都市报 | |||||||||
社论 随着广州地铁三号线、四号线首通段确定在今年年底开通,广州地铁线路成网的局面已是指日可待。城市的地铁交通由线成网,已经被多次证明会带来城市地铁使用效能的质变,因而也必然将给广州的整体公共交通带来脱胎换骨的机会。在这样的转折点上,市民对于自己日后出行状况的全面改观充满期待,而有关部门对于地铁成网后的价格也求有变。根
票价听证的具体方案,尚未见公布,但市民对于“地铁票价拟调整”以及将要进行听证会等动态,都无一例外地理解为要涨价。老百姓的荷包不鼓,对于任何要求自己多掏钱的情况,抱以天然的敏感和警惕,是情理中事。而同时至少物价部门在这一次的听证会落定尘埃之前博得了一次喝彩——为了避免听证代表无法代表民意的尴尬局面,广州地铁线网票价方案听证会的乘客代表,开先河地经由抽签产生。在这样一个前提的保障下,届时的听证会上,市民关于地铁票价能够尽可能从低以服务尽可能多市民出行的要求,相信定会得到充分的表达。 同广州地铁有早期接触的市民肯定能够记得:地铁一号线在1998年建成之后,政府部门公布票价方案,但经过听证会、媒体讨论以及政府“万户网络”的调查,原定全程8元的地铁票价降至6元。在地铁票价上,听证会代言民意并且维护民益,乃有成功的先例。 事实上,地铁票价从低,不仅只是市民关心自身利益的诉求。如前所述,地铁交通由线成网,正要带来地铁使用效能与城市整体公共交通的重大进步。长年以来,广州的地铁交通仅靠一号线、二号线承载,致令覆盖不足、站点缺少,所以无法有效吸引足够多的市民选择乘坐,地铁运营的成本收益比例处于一个低级的水平。但地铁逐渐成网,而且网络联系还将在近年内不断趋密,乘落、中转、接驳的便利性大为提升,乘客不足的局面将会被彻底扭转。因而此前运营成本基础上的票价水平,也不能够再适用到成网后的地铁运营上来。正如有专家一再指出的,地铁的运营,是一个延后而且长期收益的过程,在一个地铁线网建设的规划中,随着地铁使用效能的不断提高,个人支付的地铁使用费用理当要不断降低。 当然,一个合理价格下的地铁运营,即便乘客充足,也是难以确保盈利的。毕竟,全球的地铁运营实例中,除了香港将地铁运营与房地产开发捆绑,而令地铁公司实现了盈利之外,其他城市的地铁运营,都在亏损的状态下保持公益性质。试图以票价来避免地铁运营的亏损,不仅未找对出路,而且很可能适得其反。尤其是在广州这样一个正面临交通困局与城市布局的局面下,地铁要成为城市的骨骼,不仅仅是比喻,而且是实务,甚至是急务。如果从番禺往返老城区的地铁交通费用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低收入的人群则会倾向选择公交系统,中等收入的人群则会考虑驾驶私车;如果连接郊区与市中心区的地铁以里程为由定下高额的票价,则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在中心区聚居,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局面下,大量的低收入阶层也必然要失去在郊区购买较便宜住房以改善家庭生活状态的选择。 所以可以说,地铁票价的涨落,并不仅仅关乎一家地铁公司的盈亏得失,也不是只涉及市民乘坐地铁的支付多少。对于广州来说,它兼备多项城市经营的使命,也理当从公共政策手段的高度来予以审视、关照和协调。广州社会的种种良性发展预期,如果因为地铁交通的价格偏高而受阻减速,无疑是一大遗憾。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