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东方早报:重视县域经济 三农问题将迎刃而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07:14 东方早报

  文/彭兴庭

  欠发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钢明在近日召开的“县域经济研讨会”上表示:“县域经济问题就是宏观经济问题,因为县域经济搞好了,‘三农’问题也就搞好了;‘三农’问题搞好了,中国的问题也就搞好了。”为了参与这次研讨会,许多贫困县的官员们集体进京,毫无疑问,“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一次点燃了他们脱贫致富
的希望。(《第一财经日报》11月28日)

  县,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行政区划概念。“导扬风化、抚黎民、审察冤屈,躬亲狱讼,养鳏寡,恤孤穷,务知百姓之疾苦”,这是古代“县”的主要职责。到今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壮大地方经济,则是“县”级行政单位的最大主题。截至2001年,我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划2861个,全国县域的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3%,县域内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3.3%。然而在200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县域经济GDP只占全国的50%左右,人均GDP更是只有2500元。

  有道是“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县域”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县域”的稳定发展,也不可能有全国的稳定和发展。从实践来看,中国的和平崛起,如果没有县域经济的支撑,将很快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贫困县的扶贫资金被省市层层克扣,县里的存款被大城市调去支援建设,四大国有

银行改革的结果,是县里只能存、不能贷,毋宁说农民贷不到款,就是一些县乡中小企业也分不到一杯羹。这就是县域经济面临的发展环境。可以说,“县域经济”已经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县域经济”被遗忘的结果,是政策供给集中在大城市。“县域”在许多人的视野中,似乎一直都被看作是大城市发展的“外部性”甚至“副作用”。许多地理位置欠佳的县域,正是在这种政策环境中,经济变得停滞不前,财政开始入不敷出。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低于50的县占到96.5%,三分之二以上县(市)的综合发展指数还不到30分。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县域经济”两极分化,何尝不是源于长期以来我们对“县域经济”的轻视和遗忘。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农村性。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三农政策,但这些政策,却仍然是“城市的政策”。正如三农专家赵国如所指出的,“农业、农村、农民”是一个泛主体或无主体的客观问题,它由各级负责,但“大家”又都可以推卸责任。这直接导致许多农村政策被形式化,被居住在城市的决策者截留在“文件”上。县域经济,作为一个有明确责任主体的区域经济问题,如果能够真正被重视起来,那么“三农问题”,作为县域经济的题中之义,自然也会迎刃而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