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人民币价格走向将由市场拍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03:40 深圳商报 | |||||||||
作者:本报评论员 刘伟 一美元在某些银行换不到八元人民币了。上周五,中国最大外汇买卖银行——中国银行报出的现钞买入价为一美元兑换7.9997元人民币。这是人民币兑美元11年来首次突破8元大关。虽然这不能等同于人民币基准汇率,但从市场作用力增强的角度看,人民币在价值回归路上行进的脚步愈显清晰。
通俗地说,汇率是由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举个例子,当中国生产的商品紧俏的时候,美国若要进口中国的商品,就必须用美元换购人民币来购买,这样一来,人民币的需求量就上升,反映到汇率上,相对于美元,人民币汇价会上升,这就是人民币升值。事实上,汇率的背后是外国对于一个国家商品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货攻城略地,成为许多国家最受欢迎的商品。大家都爱中国货,需要拿出本国的货币换成人民币来购买,所以人民币一下成为香馍馍,世界人民人见人爱。在只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并不能有效反映出来,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民币“吃亏”,其价值被低估,中国人创造的财富通过货币交换“缩水”,等于把一部分财富“送”给了人家。 今年7月21日,中国实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本质上就是要通过新机制反映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变化,或者说体现人民币“真实”的价格。当然,这个改革本身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和中国金融改革、经济发展水平配套,以保证不会因为汇率改革“单兵突进”而对经济造成太大波动。 从汇率改革路径看,7月21日“动作”幅度较大,改单一盯美元为盯一篮子货币;同时基准汇率上调2%。之后,央行在加强市场作用方面又作出多方面努力,最重要的是扩大市场参与主体。而上周在外汇市场推出做市商制度,以及开展外汇掉期业务,则被舆论认为是在外汇市场改革中迈出了“革命性一步”,其意义甚至不亚于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升值。 这个判断是基于外汇市场价格主导角色变化作出的。过去,央行事实上作为惟一的外汇买家,在和所有交易对手“赌”汇率变化。而央行又是宏观调控职能部门,更多的并非从市场角度或者盈亏角度来操作交易,而是更在乎调控目标。与有过多行政色彩的央行相比,商业银行充当做市商,在指定买入卖出价格时,无疑需要多方面考虑其外汇头寸、资金成本等因素,这意味着在人民币兑美元市场上,“市场”将取代“政策”成为汇率定价的主导,甚至是决定性要素。市场预期,这将为中国解除外汇管制后汇率的完全市场化运作打下基础。 去年年末以来的一年中,中国金融市场发生着重要的变革,利率、汇率和资本市场都开始打破持续已久的封闭状态。在实体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汇率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而从中国汇率改革的路径和实际效果看,人民币正向着更加灵活、越来越由市场定价的方向稳步迈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