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才能激活善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 16:22 经济观察报 | |||||||||
据报道,湖南祁东县公安局刚破获一起特大贩卖人口案。11月20日,祁东县公安局抓获一名祁东籍人贩子,审讯得知,其拐来的婴儿均被以800元至1200元的价格,“销”往衡阳县社会福利院等处。而这些社会福利院买得婴儿后,一方面以此造册向国家申领抚养资金,另一方面则向一些外地福利院及个人以8000元至30000元的价格“转售”。 以从事社会救助为职责的福利院,竟通过倒卖被拐婴儿方式牟利,道德沦丧、胆大
其实,像这样在捐款与赠物分配环节舞弊与犯罪现象,近些年来表现得并非不猖獗。社会各界的捐款不少被有关部门挪作它用,甚至被相关人员贪污与瓜分;发往灾区与贫困地区的赠物常常“雁过拔毛”。所有这些甚至是半公开进行的掠夺行为,令各界慈善人士感到寒心又无奈。 据报道,中华慈善总会每年的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只有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国内的平民。另外,90%多的中国公民没有为慈善事业尽过力。 这样的数据令人震惊,必须看到,尽管我国公民捐赠意识淡薄,但也有不在少数的公民与企业对捐赠钱物能否到达被捐赠者手中感到担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爱心的激发。 如果钱物分配环节即慈善事业的下游不能“澄澈”,人们的爱意不会通过捐赠行为化作实际善举。所以,通过严密的制度设计确保慈善事业的透明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着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 这一方面要求各级各地监管部门确实负起监管之责,另一方面还须建立社会对于善款发放与去向的监督机制,也就是通过及时向社会公开捐款账目使用等诸多方式,引进社会对于慈善事业的直接监督。慈善事业透明化,民众的爱心与善举才可能得到珍惜与爱护,慈善事业的发展速度才能加快。 (江西 魏文彪 )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