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不是市场化企业 老总不能享受市场化高薪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 09:34 每日经济新闻 | |||||||||
叶檀 每经评论员 国企高管激励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从国资委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反反复复的权衡、吹风,就可窥一斑。 最近的表态来自于国资委企业分配局局长熊志军,他表示国企管理层激励可以引入
参照国资委官员以前的一些言论,可以肯定一些国资委官员是认可对国企高管实行市场激励办法的。这对国企高管而言是好消息,美国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收入动辄上千万美元,笔者并不是想跟国企老总作对,只想指出,这一貌似市场化的方案在跟市场作对。 允许国企高管享受市场化激励制度,无非是想证明,国企也是市场化的企业。但这一点难以取得事实的支撑。国企高管是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吗?市场经济中行之有效的高管激励制度,所对应的显然应为市场化企业中的职业经理人。 市场化的企业,前提是产权明晰、与其他企业平等竞争,经理人聘用由董事会或出资人负责,经理人的薪酬由市场定价。 按此标准,部分国企与市场化差距甚远。像中石油这样占有垄断资源的国企,在世界油价高企时,其利润自然是节节上升,但谁能分得清这些利润哪些来自于垄断地位,又有哪些来自于经营者的企业家能力?今年我国航空公司利润下滑,南航、东航等公司均言之凿凿将责任推给中航油的垄断和油价的上升,却绝口不提公司成本控制,加上财务不透明,无人能够判断这些公司的经理人称职与否。 更重要的是,目前央企核心管理层的任命仍然沿用行政任命体制,与其将他们称为职业经理人,还不如称为政府官员更恰当。2004年中三大电信运营商高层互换,就是行政命令的产物。这些高管既无需为哪家公司的经营业绩负专责,又可以稳坐钓鱼台,显然应该纳入政府规定的固定薪酬框架。附带说一句,他们所获薪酬不菲。 以上事实足以证明,我国的国企主管与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缺乏可比性,用职业经理人的薪酬激励制度来对应国企主管的薪酬制度,乃属荒腔走板的不经之谈。在国企内控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国企老总的市场激励倒是很有可能异化为各据山头的分肥行为。 目前国资委对于央企负责人的考核,采用的是2003年底制定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今年8月考核成绩首次揭榜,在纳入考核的179家央企中,有13家没有达到年初签订的业绩考核目标,今年上半年,共有106家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幅出现回落,其中同比下降的有67家。与此相对应的是,只有三家企业由于发生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财务违纪事件,分别给予了降级处理。可见,业绩考核的象征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而即便如此,仍遇到了强烈反弹。用传统的考核办法尚不可行,遑论进行市场化考核? 国企高管中有人具备职业经理人素质,但在国企进行根本性的市场化改制之前,对不起,他们只能遵守与社会签订的无形契约,在官员与经理人身份中二者择一。他们如果有意见,就应该呼吁尽快进行产权与聘用制度改革,而不是在非市场化的竞争中要求市场化的高额激励。 作为最终出资人代表,掌握国企全面情况的国资委官员一味强调国企高管激励问题,未免片面。事实上,国资委也曾出高薪在世界范围聘请职业经理人,结果又如何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