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乔新生:扮缩头乌龟不是学者的选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 22:23 人民网

  郎咸平不仅在中国大陆掀起了国有企业改革讨论新一轮热潮,而且“测试”出了中国学人的人格。在一个又一个个案分析中,不同学者的发言反映出了他们所处的地位,以及他们从发表学术观点中获得利益的多少。

  其实,中国的学术界从来没有形成价值共同体。从学而优则仕,到投笔从戎,中国的学者从来都把治国平天下作为己任。中国没有中世纪的修道院大学,也没有洪堡所提倡的
纯粹科学,中国只有工具性的社区学院,在社区学院工作的只是一些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不需要有独立的人格,只需要有专门的知识就足够了。

  “知道分子”无法担当学术传承的大任。少数具有社会担当的知识分子试图振臂高呼,引起国民的注意,然而,这些人往往会成为社会的殉道者。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现在学术界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把许多了解西方知识的“知道分子”当成了具有社会担当的知识分子,并且希望在现有的学术格局上建立价值的共同体。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呼吁具有社会担当的知识分子,公开亮明自己的观点,并且毫不隐讳地表达自己的社会立场,只有这样,才能重建中国的学术价值。

  将一群鼠窃狗偷的知识搬运工看成是知识分子,并且希望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担当重建中国学术价值的重任,这是一种缘木求鱼的做法。我们必须首先鼓励那些被称作学者的专家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考察这些观点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的内涵,并且根据学者的立场,进行学术流派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人格的塑造。

  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在庄重的场合严肃地讨论中国的学术价值重建问题,可是,对于许多“知道分子”来说,我们可能是在对牛弹琴。学术不是建立在自吹自擂的基础之上,学术是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表明自己的社会立场,并且逻辑表达自己学术观点的思想过程。如果缺乏社会责任感,或者只是重复别人的观点,那么,这些人不是知识分子,而是知识的传声筒而已。

  著名的东方学者可以在巴勒斯坦的街头参加抗议游行的队伍,可以向手执武器的以色列士兵投掷石块,但是,学者的武器绝对不能是石块,而只能是自己的学术思想。不少中国学者看到了东方学家手中的石块,认为只要占据有利的地位,就能捍卫自己的所谓学术人格,他们不知道,如果没有深邃的思想,没有系统的逻辑表达,那么,这样的学者和街头抗议者没有本质的区别。中国有太多的学者习惯于走上街头,手中拿着石块宣扬自己的学术观点,这是一种作秀,而不是学术活动。反过来,如果学者埋头于书斋,对中国当前火热的改革缺乏起码的热情,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作出自己的判断,那么,这些学者仅仅是“知道分子”,而不是知识分子。

  只有在知识分子的层面上,才有谈论学术人格塑造的价值。知识分子是一群掌握专业知识,具有社会担当的特殊群体,他们能够言人所未言,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到前进的方向。无论他们来自何种专业,也无论他们有怎样的出身和背景,他们有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精神,他们有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他们有勇于担当的献身精神。

  不少中国学者讳言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他们害怕把自己与某个社会阶层联系在一起,如果实在迫不得已,必须与社会上的某个集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总是选择最可靠、最不具有危险性的那一方。这种“政治正确”,淡化了学者的学术人格,甚至消解了许多学者的学术形象。其实,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学者不可能成为所有利益阶层的代言人,他们必须在不同的群体之间作出自己的学术选择。如果过分地强调自己的学术背景,不敢承认或者不愿承认自己的学术倾向,那么不但会削弱学术的价值,而且会降低学者的人格。扮演缩头乌龟并不是中国学者的最好选择,在社会大转型的今天,勇于承认自己的学术价值,甚至勇于担任某一阶层的代言人,并不是可耻的事情。相反的,一方面收取某个企业或者利益集团的费用,另一方面却极力表明自己站在公正的立场发表学术意见,这样的学者才是令人不齿的。

  现在学术界有一种不好的倾向,那就是某些学者拚命地强化自己的所谓学术专业背景,并以此来压制不同的意见。这些人不是知识分子,而是超级的“学霸”。正如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所说,“如果期望大多数知识分子都以反抗非正义的行为、保护受害者、挑战占统治地位的权威的信仰为己任的话,未免过于乐观了”,“更多的知识分子在公开言论中昧着良心欺骗别人,或者对所谈论的东西一无所知却厚颜无耻的说得头头是道”。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崇高的学术人格,而是敢于表明自己立场的知识分子。只有出现了敢于承认自己所代表的阶层,并且习惯于用逻辑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知识分子,重建中国的学术价值体系才有意义。

  总之,寻找真正的知识分子,发现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塑造知识分子的学术人格,是中国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样的逻辑起点可能低了一些,但这是中国的现实,也是中国未来学术繁荣的根本途径。我们不能把某些学者的喧嚣看作是学术繁荣的标志,也不能把学术的纯粹看作是中国未来学术发展的方向,在社会价值多元化时期,学术的纯粹只不过表明学者学术人格的清晰化罢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