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之门刚刚开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 06:57 中华工商时报 | |||||||||
□程凯 国家主席胡锦涛马不停蹄的元首外交使得中国的经济贸易形式在2005年末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在刚刚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中国不仅收获了韩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而且成功地与智利签订了“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谈判已经经过了整整一年。
按照针对该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流行说法,由于智利是成为拉美第一个和中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因此自然成为中国商品在进入拉美广阔市场的跳板和平台。 商机的确是大大的有。根据智利人的说法,“因为智利和拉美国家、北美和欧盟之间都有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商品届时将非常便利地通往各国”。 但是,如果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对中智FTA期望过高,他们也许将得到一个失望的结果。机会真的是有的,但是对于不同企业而言机会有多大是一个问题,而且机会并非唾手可得。中小企业家在需要盯住一切商业机会,也需要分析机会的大小和风险的大小。现在就对智利抱有极大希望而贸然投资,既不可行也不可取。 首先是一个时机问题。对于广大中国中小企业而言,因为抵抗风险能力有限,机会是“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根据中智两国签署的协议,两国真正全面启动货物贸易的关税减让要从明年7月1日才开始。而且,占两国税目总数97%的产品将于10年内分阶段降为零关税。而且,尽管中智谈判已经一年,但是目前达成一致的还仅仅是商品协议,关于服务和投资的谈判还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展开。 也就是说,中国产品卖到智利的关税减免过程才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中国企业投资智利将获得的FTA的好处还不明确。 第二个问题,就算中智FTA给予中国企业家们一个开创新天地的机会,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也必须认识清楚。比较欧美市场,拉美是一个商业环境更加不确定的“新大陆”。企业的准备工作应该是多多益善。 中小企业在走进一个新兴市场之前,需要考察的东西很多,比如该地市场成熟度、基础设施建设、信用风险等等,不仅要熟悉基本的法律法规,甚至还要熟悉当地的文化情况。 而且,中国企业在海外打市场,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安全成本,应该学会有效切入投资国的政府、警察、海关和媒体部门,获得更多保护;严格自律,合法经营,更多地融入当地的社会,分出利益给当地人,解决当地就业问题;而且中国企业之间也需要相互合作,团结一致。在这些主客观条件没有准备好之前,中小企业贸然走进新市场,风险大于机会。 第三个问题,FTA的自由贸易效应需要全面考虑,并非带来的都是确定因素。最有意思的事情是,本次韩国会议上,APEC首次承认双边协定危害。 亚太地区各国首次承认过去几年达成的双边贸易协定存在危害性,“这些协定如同一碗‘意大利面条’,相互纠结缠绕,颇为混乱”。从商人那里得到的真正反馈是,“由于存在这些不同的地区性FTA,他们经商更困难了”。 参加APEC的贸易官员默认某些现存的自由贸易协定质量低下,“此类交易常常把‘敏感’产品排除在外,有时候被认为具有象征性的政治价值,而不是商业益处”,“进口国的许多原产地规则互不相同”。企业的批评则是,“现代化、高速的全球供应链会因政府间复杂的贸易协定而受损”。 从这些批评应该让中国的中小企业家们获得一个清晰的认识:FTA可不是“万能钥匙”,对于市场贸易的质量、透明和规则一致性而言,企业还需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不管怎样,借助中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东风,中国企业认识拉丁美洲市场的机会来了。 这种机会,今年不是第一次,今后也会越来越多,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如何认识正在谈判中的种种自由贸易协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目前中国与东盟的FTA已经启动,中智已经签署初步的FTA协议,但是就市场机会而言,对方将从自由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好处,此是其一;其二,就智利这样的资源性国家而言,中智建立FTA,进口智利丰富矿产的战略意义更大,因此,占据市场垄断地位和政治支持的国有大型企业将比中国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优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