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不应该轻易否定市场化提高公共部门效率的作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07:09 人民网-华东新闻

  前不久,一家研究机构发表报告,将中国近10年医疗改革的失败原因归咎于市场化。中国医疗改革是否真的一败涂地,其罪魁祸首是否真的是市场化,这些问题还有待专家深入研究探讨。不过,笔者认为,不应轻易否定市场化在提高公共部门运营效率中的作用。

  评判医疗改革是否成功,有3条标准可以参考:第一,能否最大限度满足最大多数人群的医疗保健需求。第二,在社会、政府和个人现实的经济能力下,能否提高医疗投入和支出
的使用效率。第三,能否吸引和留住医疗服务领域的优秀人才,持久地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并不断推进医疗技术的发展。也就是说,能否让医生在完成少则5年,多则10年的医学教育之后,安心地穿着白大褂,而不改行去卖药。

  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当然不能按普通营利性商品的市场规则来运行。以药品销售收入确定医生的收入,自然会将医生引向“大处方”的歧途。医生作为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其价值不在于卖了多少药,而在于诊断方案有没有实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如何激励和评价这种价值,就需要引进市场竞争,而这样的竞争是通过病人对医生的选择实现的。医生的技术越高明,接诊的病人越多,其收入理应越高。事实上,我国医生的服务价值长期被低估,正所谓“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希望医生不靠“回扣”生活,首先要理清

医院的服务价格和医生的职业薪酬。

  市场化也是政府配置公共资源不可或缺的手段。我国医疗体系最大的问题是:一方面,全社会对医疗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有限医疗资源浪费惊人。医药成本要下降,既需要政府的限价政策,更要依靠医院间的良性竞争。对公立医院,政府要建立起一套以目标效率为核心的考核体系,由此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私人资本,政府应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比如允许其中的合格者进入医保定点范围。

  市场化对于医改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意识。相对于病人,医生具有信息上的优势,加上长期处于供方市场,相信很多人都领教过医生的“脸难看”。让医院和医生在竞争中感受压力,提高服务质量是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没有一项改革可以单纯依靠政府或者市场的一方来实现,市场化作为医改的方向不可取,但作为改革的路径则不可轻言放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