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北京之行平而不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 14:46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 王文峰 11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来华访问。应该说,中美对此次访问的成果都有现实的预期,双方并不期待会在某些议题上有重大的突破。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美关系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并没有双方急需处理的重大问题
总的来说,对于近年来不断走向成熟的中美关系,已经不再需要通过首脑访问的方式来造声势提人气。与以前相比,人们对这种访问更能够以平和的态度去看待了。 但是,布什的此次访问并不是全无看点。仔细回想一下,很快就要过去的2005年,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并不是风平浪静的一年。从年初开始,美国国内就掀起了一场对华政策大辩论,主题是美国应当如何应对一个崛起的中国。其间,美国应当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加以防范,不仅要在经济上把中国当成主要对手,而且要为中美间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做准备。这样的论调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而且这种声音不仅来自舆论界、学术界,也来自美国政府内部的军情部门。与此同时,布什、赖斯等美外交的最高决策者也在重新思考对中国以及两国关系的定位。在地位上强调中国和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在性质上则突出中国未来走向以及中美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先后提出了“中国是国际政治中的新因素”、“中美关系是复杂的”等多种新的说法。对于美国对华战略的解读,外界也在以往遏制加接触、融合加防范的基础上,又加了所谓“两面下注”的内容。 从美国国内的环境来看,今年以来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在对华政策上沉寂了多年的美国国会重新活跃起来,在中国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年初起,新开张的第109届美国国会就在中美经贸议题上频繁采取动作,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中国的强烈不满,并对布什政府构成很大压力。 国会对华态势的变化,与美国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近年来,美国社会在对华态度上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比如,原来作为维护中美关系大局中坚力量的工商界,由于在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中利益发生变化而出现分裂。其中中小企业受中国进口产品冲击较大,纺织等行业几乎难以为继;微软等高新技术和娱乐产业又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让它们蒙受损失。此外,美国社会中以工会和极端宗教势力为代表的左、右翼利益集团,在很多议题上对中国横加指责。再加上“中国威胁论”的不断炒作,这种大氛围,使大批美民众认为,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对美造成冲击,而且在安全上对美构成威胁,价值观上也与美对立。许多利益集团发动基层民众向国会施压。目前,围绕明年国会中期选举的选战即将开打,国会两党议员都会为取悦于选民而不惜炒作中国问题,损害中美关系。 面对美国国内的这种情况,布什政府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反应。9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纽约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就对华政策发表演讲,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当前布什政府的战略思考。其中虽然也谈到了中美在贸易、安全和人权等领域存在的分歧,但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美国对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的期待,以及在当前世界新形势下两国加强战略合作的大方向。接着,在10月中下旬,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终于实现访华。不仅如此,从访问结束后拉姆斯菲尔德的言论来看,这位鹰派的代表人物对待中国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这一系列动作都表明,布什政府仍然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谋求稳定中美关系的大局。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