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人民需不需要明码标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 17:09 南方周末

  张越 李扬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现如今,“有病”就等于“没钱”。每当看着钱包比身体更快地虚弱下去,你就会感到,这药品如同李宗盛歌中的台北女生,有些高不可攀。

  关于药价问题,早有不少高人出过主意,可我们还是觉得生不起病。其实出厂价并
不高,奈何中间环节太多,谁都要雁过拔毛,捞点好处,价格自然越堆越高。“药虫”(学名销售代表)与医生勾结日益紧密,愈发助涨。好多药批发价跟零售价比,仅在40%以下,甚至有些品种的批发价仅为零售价的20%-10%。这中间的巨大差价,全进了个人腰包,只不过改了名字,叫回扣、医院开发费、医生处方费什么的。

  发改委坐不住了,酝酿开出新药方,要求药企在药品包装盒上标示出厂价和零售价,使

药价透明。业内一片大哗。药厂先跳了起来,出厂价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下供应价早已取代出厂价。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供应价是灵活多变的,这个价格哪能在包装盒上统一标明?医药行业协会也传来反对声音,即使标了药价,药价怎么定的还是不透明,消费者还是会吃亏。再说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属于商业机密,凭什么公之于众?

  实际上,药品“明码标价”肯定是件好事,毕竟减少了医药产业的信息不对称。反对者说了半天,如何“不现实”,如何“不可行”,“明码标价”对医药产业有什么坏处,谁也说不上来。说穿了,有人反对,只能说明改革确实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

  但只依靠“明码标价”这一帖药,真的就能药到病除?恐怕很不容易。想想吧,印在药瓶上的价格由谁来定呢?如何来定?这也应该透明吧,否则信息将继续不对称。还有,“明码标价”后,这个价格是否有约束作用?如果标价只是给消费者作个参考,到底卖多少钱还是由

医院说了算,那么效果又有多大?吃药不是吃糖,时间就是生命,病急的时候,再贵也得先买了再说。

  发改委已经做了能做的事,更多的事并不是其一家可以掌控的。中国医药产业问题很复杂,药价虚高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医院系统以药养医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要解决根本问题,有待于医疗、医药流通、医保等多方面改革的同步进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02,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