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市场还是非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 09:38 金时网·金融时报

  斯戆

  中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然而,中国的市场经济目前却得不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承认;美国可以说是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却偏偏有研究者认为,美国已不能被称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理由是在美国有40%多的财富,市场已失去了支配的权力。

  市场经济所指向的,首先是经济活动,确切地说,是用于交换目的的经济活动。既然是用于交换,那么,度量的原则是什么?交换的规则是什么?这些问题,仅仅由经济本身,并不能够给出答案。原因在于,市场经济虽然力量强大,但仍有许多力有不逮之处。比如说,对于如自来水、社会治安之类公共物品的提供与消费,对于因为自然原因而形成的垄断等,市场规则就难于应付。这就需要借助行政的力量,以助市场一臂之力。其二,行政力量还是市场规则的“守望者”,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要借助这一力量,保证已制定出来的市场经济规则得到切实执行。度量的原则、交换的规则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来自行政的力量,来自法律的力量。因此,考察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否完善,只看经济增长速度不行,只看经济总规模也不行,还要看其与经济交换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法律、行政方面的情况。也就是说,市场经济的顺畅运行,还必须要借助非市场的力量。

  然而,行政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用的发挥,也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则。这些法则简单说来就是,如果市场能够发挥作用,行政力量就不得介入其间;即便是行政力量不得不介入其间,也必须按照既定的市场规则行事。

  中国目前正行进在体制改革的征途中,未竟的改革事业自然很多。在“市场与非市场”方面,以下几点目前显得尤为突出。

  首先是在不少方面,市场与非市场二者不分,裁判员“兼任”起了运动员。市场让度一部分经济利益给非市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等价交换关系:通过支付一定的经济利益代价,购买公共服务。这正是非市场力量存在的依据所在。如果非市场力量反其道而行之,市场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公共产品,反而培养出了一个竞争对手,一个不遵守市场规则进行平等竞争的竞争对手,非市场力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有官员入股煤矿,煤矿安全就不会得到保障。原因很简单,因为资方与劳方在市场经济下存在着天然的对立,行政力量原本是这种对立的平衡者,这一力量一旦加入到资方,平衡必然会被打破,牺牲的只能是劳方,甚至是劳方的生命。别的方面的问题也许没有煤炭行业这么突出,但现在情况是,利用行政力量以权谋私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了。其次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滞后影响。与市场经济相比,计划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行政力量在对社会资源的支配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实际上正是需要改革的地方。然而,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相当长的时间,计划的力量不容小觑。亚洲金融危机来临之际,为了扩大内需,我们自然而然地动用行政手段,发行长期国债。也许,现在就评价这一政策为时尚早,但是,即便是初步的观察,这里面也有着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三是如何进行市场化的

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下的经济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或大或小的波动。“熨平”这一波动,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调控手段多种多样,但只有充分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调控的作用才能持久发挥,调控才能够与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吻合。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最为困难的方面之一。此轮宏观调控中,金融调控手段的运用,可以说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值得今后的宏观调控进行借鉴。

  事实上,市场经济是一种制度。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各种行政的、法律的体制与机制,即所谓的上层建筑。市场化的经济基础加上上层建筑,这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对于中国来说,市场经济是一种外来的事物,至少不是从经济层面自然产生的结果。上层建筑方面的重构和改革与经济的市场化步伐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我们只在经济领域大事改革,而不把非经济领域的改革提高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就不可能建立。我们很早就提出了要进行政治改革,“

十一五”规划又指出,要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其原因正在于此。仅仅从市场对财富的支配比例大小,来判断一国的经济制度的性质,是没有充分依据的,美国也不例外;至于别人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则更多的是出于谈判之中的经济利益方面的考量,与中国真正实行的制度大体无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