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乔:中国成为知识产权数量大国 突破200万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 05:05 第一财经日报 | |||||||||
木乔 中国是世界知识产权大国吗?这恐怕还是个让我们底气不足的问题。不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却有另外的看法,11月2日他在武汉列举一组数据说明,中国已成为“知识产权数量大国”:迄今专利申请总量突破200万件;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商标注册申请近387万件;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居世界第一。
似乎是令人振奋的好状况,但“数量”一词还是让人感慨。而几乎在同时,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披露了另一组数据:中国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不到10%,自主品牌建设严重滞后。 这两个看似有些矛盾的信息,其实传递出耐人寻味的内容。自中央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特别是五中全会强调要“着力自主创新”之后,全国正掀起一股大力提升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热潮,华为、海信等创新型企业极为耀眼。这是值得称道的巨大进步,毕竟我们在总结20多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清醒地意识到了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紧迫性。 不过,热情终究代替不了现实。中国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方面,当然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但绝不能违背知识产权创新的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因此,“着力自主创新”,务必建立在对自己家底有客观认识的前提下,对于进行自主创新可能遇到的难度和挑战,我们更要心中有数。 回顾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从粗放到集约、从制造到创造的结构性转变,从来就不轻松。而对中国来说,当前我们缺乏更多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品牌,并不能完全归因于20多年来发展失误太多。客观地看,这应当是特定经济发展阶段的规律使然,而且在未来较长时间,我们恐怕还需要靠相对较大的资源投入,以确保经济快速发展。 当然,中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余地,而且资源浪费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也的确难以长期持续。比如从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来看,中国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只是日本的二十分之一。这就意味着,我们即使无法迅速达到发达国家的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但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缩小这种巨大差距还是有可能的,而这正是中国力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和价值所在。 由此可能带来的一个重大影响,则将直接波及已经蔚为壮观的出口加工与贴牌生产。在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方式,曾给中国带来堪称革命性的产业布局,我们大量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中国制造”的产品和价格优势,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但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当中国GDP的外贸依存度达到70%时,就绝不能再满足于20多年不变的“替他人作嫁衣裳”了。正如今年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时,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谈到的那个形象对比,中国出口9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空客飞机的买卖,怎么看都多少有些悲壮,而且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要改变这种不对等现状,中国唯有靠自主创新,即必须在自主知识产权上谋求重大突破。前一段时间,针对中国在汽车等行业要不要搞自主品牌,一些知名人士的意见颇为对立。实际上,这个问题根本不必讨论,中国要真正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强国,唯一需要考虑的,只能是如何尽快搞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保护和商业开发。 为此,中国不仅要“知识产权数量大国”,更要争取早日成为知识产权一流强国。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做大专利和商标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同时更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一些关键技术、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创新产品和自主品牌建设等方面痛下工夫。 这其中,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是一方面,政府尤其应当通过比较有效的政策刺激和制度安排,积极创造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良性市场环境和宽松社会氛围,让创新充满中国。(作者E -m ail:ernesthe@hotm ail.com)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