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戎国强:国有资产流失3521.2亿 钱都到哪去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13:14 东方网

  戎国强

  11月7日,在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和处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上传出,2004年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共清出各类资产损失高达3521.2亿元。总的资产损失高达3521.2亿元。

  3521.2亿,这是经清查确认的,还有没有未被查到的?有的可能性更大。而且这只是中央企业这一块。地方企业呢?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澄对此消息评价说:“恐怕这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全国那些尚待确认的国资损失估计将达数万亿规模。”

  好像是要为国资委公布的数字提供一个小小的注脚,黑龙江省黑河市最近出了一桩与国有资产相关的新闻:该市通过公开竞标拍卖方式出让3个国有煤矿的探矿权,经过多轮竞价,起拍价为人民币10万元的3个煤矿,结果以700多万元的价格成交。消息一出,各家媒体上立即响起一片质疑之声:事前经过相关机构评估的标的物,为什么会拍出如此悬殊的价差?是买主昏了头吗?当然不是。此次参与竞标的人,都是从事采矿多年的业内人士,个个精明能干,对行情了如指掌,不会贸然行事。最大的可能,就是10万元的底价定得太离谱了――这是让国有资产“流失”最常用的办法。

  这些钱到哪里去了?

  国资委判断,企业应收款项的呆坏账损失,约占资产损失总额的40%。那么,剩下60%呢?通过其他流失方式――包括浪费、挥霍和隐性侵吞等――损失的钱是多少?国资委没有明说。为什么不说呢?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尚未查清,还没法说;第二种可能是数字太大,怕说出来太刺激老百姓。第二种可能有两个依据。一是国资委没有提及其他流失途径。其二,这十几二十年下来,国人对不时爆出的贪污受贿丑闻已经见怪不怪,改革初期被一再要求的“心理承受能力”早已具备;如果被“管理层”弄走的只是仨瓜俩枣,国资委是很愿意透露这个消息的,因为它会起到安抚人心,稳定社会的作用。

  如果这样的推测大致不错,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剩下的60%,即21忆元,基本上是被浪费、挥霍和隐性侵吞了?而在这三种方式中,侵吞肯定是大头――凡对相关“国情”有基本判断者,都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损失的只是钱吗?

  流失的是不是只是钱呢?肯定不是的。除了经济上的损失之外,损失的还有人心,人心是“改革”的政治资源。有人不喜欢听到“

医疗改革失败”之类的议论,并且用“否定改革”来的堵人家的嘴。走出文革的中国需要改革,这是绝对正确的。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改革”没有天然的正确性。改得民怨沸腾,“提前送终”的讽刺民谣都成了真事,
卫生部
还硬挺着说自己的“改革”是成功的。

  改革是要花时间的。时间对一个国家来说,搞好了,就把握住了机遇,而钱是把机遇的重要能力;如果错过机遇,损失的就不是金钱了,而是你落后人家几十年上百年的问题。“落后就要挨打”不是说说的,打起来就不只是钱的事情了,而是要死多少人的问题。所以说,今日谋国家之财,明天就可能害百姓之命。目前“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美日加紧军事合作,美国航空母舰即将进驻日本。按老百姓朴素的爱国主义感情,上千亿直至上万亿元流失了的国有资产本来能买多少俄罗斯先进的潜艇、飞机啊!从消极的一面说,多买点先进武器,一旦人家要打你,少牺牲几个解放军战士,少死几个老百姓也是好的吧?

  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还是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活下去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连出国护照是什么样子的也没见过,也不知道瑞士银行的门是朝南开还是朝北开。中国人里头最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就是平头百姓了,甚至只要国家强大自己不怎么富裕也认了。因为国家强大一点,他们的安全就多一分保障。对他们来说,安全总比富裕要紧。对那些早就在外国银行存了钱,留了后路的人来说,中国是否安全跟他们关系不大,有没有足够的钱买飞机大炮跟他们没关系,所以他们胃口出奇的大,出手会那么狠,还自责心太软。

  十几年、二十年,对个人的生命来说不能算短了,如果改革没有为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改善,没有提高他的生活质量,相反,改革的失误、失败还给人带来了痛苦,造成了个人的悲剧,谁来负这个责任?记得以前有人说过,改革要“付出一代人的代价”。现在明白了,这“一代人”要分成两堆――这部分人付出代价,另一部分人享受别人付出的代价。当然,你要这样说,他们早就给你准备好了理论:绝对的平均是没有的。其实他们多虑了。连病都看不起的人,那里敢奢望平均,饭也吃不饱的人,那里能想到吃也能吃出脂肪肝来。命运、处境不同的人是没法理解对方的。

  这钱追得回来吗?

  这个问题还是能够叫人松一口气,甚至是令人鼓舞的。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国资委正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要抓紧修改完善,力争尽早出台实施。李荣融强调,要认真落实资产损失责任,对每笔资产损失都要弄清事实,查明原因,认定责任。对因违法违纪以及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等过错行为造成的资产损失,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做好责任认定工作,并确定责任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说李荣融的话令人鼓舞,是因为人们从中看到了希望。但是希望后面还跟着一个问号:这钱追得回来吗?说实话,一分不少全部追回是不现实的;但是,除了真正的呆帐坏帐,追回大部分被侵吞的国有资产,是人们所希望的。那些心里有鬼的“管理层”在玩“流失游戏”时早就想好了对策。他们也会用各种办法来阻挠追查。国资委面临着一场艰巨的战斗。

  但是,老话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犯罪总是有现场的,现场总是会留下痕迹的。只要国资委有决心,老百姓就有耐心等待。一两年不够,三五年总够了吧?那么多压抑、无望都熬过来了。好不容易有了希望,赶紧得寸进尺:央企流失的国有资产要查,地方国企呢?是等央企查完了地方再查?还是同时查?如果条件还不成熟,那么是不是抓紧让条件成熟起来?总不会说准备条件的条件也不成熟吧?老百姓有耐心等,就怕形势――国际经济的、

能源的政治的、军事的形势――不会等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2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