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经济杂志:信用卡消费热正孕育着一场金融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12:08 《经济》杂志

  正在兴起的信用卡消费带来新的财富错觉,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会孕育另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文/车耳

  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国使人们变得富裕,而富裕的国人也产生了错觉。一个典型的财富
错觉就是房地产贷款,据有学者研究,在中国一些城市像上海和北京,以房地产贷款为主的家庭债务已经超过美国这个世界上家庭负债率最大的国家,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对于从来没有管理过信贷的国人来讲,突然形成的房地产贷款显然会带来问题。人们地认为房产可以带来财富,就如同银行认为房地产的抵押是优良贷款一样。这种借贷双方一相情愿的认同掩盖着一种错觉,那就是:房地产和任何抵押品一样会面临着价格上的波动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在供求关系和经济波动的校正下,它和股票一样有很大下浮的空间。

  高负债率只能在高经济增长中可以维系,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就业率下降以及收入降低,使得房地产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消费者将面临严峻的还款压力,银行也将遭遇巨大的坏账危机。

  除房地产以外,正在兴起的信用卡消费给消费者带来新的财富错觉,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会孕育另一场严重的危机。

  财富错觉

  据有关资料,在2003年,国内流通的

银行卡有544万张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到了2005年第一季度,信用卡猛增至3308万张,这还是中国工商银行的保守统计,美国运通的估计则达到了1亿张。即便按工商行3308万张保守的统计,不到两年期间,国内信用卡发行也扩大了600%,这是一种令人眩晕的冒进。

  以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信用卡将成为金融业未来的另一个陷阱,这个陷阱的意义是双重的。对银行来说,它扩大了本身业务量的同时,也增大了坏账的风险;对个人来说,它方便了人们消费的同时,增大了个人财富错觉,孕育着家庭债务危机。

  比较起来,现金消费最直接,有钱就花没钱就不花,多少钱办多少事,一目了然,没有欠账,没有错觉;用银行借记卡消费,不知道自己账户上的余额,尽管想像中的钱常常比实际的多,但是账上的钱越花越少,无法欠账;信用卡则不同,既可以欠账,又有越花越多感觉。因为用信用卡消费是能增加个人的信用度的,消费的越多,信用度越高,贷款额度越高,如果按时还款的话。这意味着越花钱就越有钱,它使人高估自己的借贷能力,是财富错觉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事实上,信用卡生存和发展在于成熟的市场经济、良好的信用体制和遵纪守法的消费者,后者尤为重要。信用卡的创始人威廉斯认为,信用卡市场能够存在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假设上的:

  第一,信用卡的使用者的大多数是正直的,他们不会故意拖欠借款、故意伪冒和欺骗;第二,社会上的消费者自身有能力,或者他们经过教育之后能够控制自己的消费冲动,管理好自己的借款和还款;第三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足够多的卡户利用信用卡提供的滚动型即时消费的便利,为发卡银行产生足够多的利息收入。

  从第一个假设上看,我们国家的消费者欠债不还的事情并非少见,有时候并非是简单的消费者信用道德问题,如汽车贷款,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鼓励老百姓

购车,所以给予银行贷款的便利。但是老百姓一旦购车后,车价大幅降价,到手的车马上就不值钱了,买车者有被欺骗的感觉,他们便以拒绝还款来抵抗。据国内一项报告显示,在2004年中50%的车贷逾期未还。而在美国,这个数字仅为2%。

  从第二个假设上看,中国社会信用卡的发放对象大部分是年轻人,属于白领阶层,是最不容易控制自己消费冲动的人群。但他们以前没有过信贷经验,管理自己债务的时候就有可能出问题。美国是一个有几百年信贷消费历史的社会,信用卡的发行也有几十年的经验了,每年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还不起信用卡欠债而破产。

  从第三个假设意味着发卡的初期,银行是无利可赚的,还平添了自己的管理成本,因为银行要为客户垫钱以便使交易得以进行。如果客户会管理好自己的账户,按时全额还款的话,发卡行也赚不了钱。原因是除了少量的信用卡年费和来自商家的小比例固定收益外,发卡银行主要的收入来自于利息,即消费者没有及时或者没有全额还款应付的利息,这种利息往往高于市场的平均利息好几倍。

  这就是说,只有多数的消费者没有能力、或者经过教育后也抑制不了自己的消费冲动、无法正常管理自己的借款而付出高额利息和滞纳金的话,发卡银行才可以继续经营下去,以这种收入补贴信用卡的发行和管理成本。反之,如果大家都及时还款,发卡银行没有多少利息收入和滞纳金,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换句话说,发卡银行的利润率和持卡人的负债率是成反比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消费者中如果绝大多数不够正直,故意拖欠借款,甚至伪冒欺骗,或者他们无节制消费还不了借款的话,发卡银行将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是说,这可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银行挖掘的泥沼

  相比较而言,股市和房地产的财富错觉都是人们的主动行为,是由于人们自己的判断、并受周围环境的驱使而自觉的投入到这场投机中的。信用卡则不同,它是外界给人造成的错觉。银行有相当大的责任,它成了这个错觉的直接制造者。

  近两年来,消费者如果愿意,不仅可以在同一家银行申请两张卡,还可以在不同银行申请多张卡,于是一下子获得多重信贷,短时间内消费能力急剧放大,财富错觉顿生。

  一些银行为了迅速扩充客户,向申请者大肆派发奖品,只要填表就能获赠与,持卡消费多甚至可能被奖励一台数码相机。

  事实上,很多消费者从来没有仔细看过信用卡的使用和约,签约申请卡后既不知道免息期的计算方式,也不知道循环利息的高低,从而不知道自己的代价多大。这也是一种错觉:只看到用卡的便利却忽略付款时的麻烦。发卡银行的推销员常常只宣传先消费后付款的那些优惠条件,将背后的惩罚措施避而不谈。

  国内发卡银行在条例里的一些关键性规定写的比较含糊,消费者不容易看清。比如说,只要没有全额还款,不论已经还了多少,都得按全部应还款计算利息,而且是复利。举个例子:消费者持卡花了1000.1元钱,按期还了1000元,略掉了1毛钱零头的话,到了月底发卡行仍然按1000.1元计算利息,这时欠0.1元、一个月的还款额可能高达10元,意味着银行对1000元收取了双重利息。

  这种规定有违常识,消费者会产生被欺骗的感觉而迁怒于银行,拒绝还款。

  实际上,在国内各银行的卡部成立十多年来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都在亏损。目前的中国信用卡发行业务可能成为银行贷款业务的增长点,但未来很难成为利润中心。

  高估波动性的预期收入、比如

股票和房产,会使人觉得自己有钱。高估借贷能力,会使人觉得自己能挣钱。当这些人认为自己既有钱又能挣钱时,他的财富错觉最大。前者是一种可以称之为社会范围的错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每个人都可能有,无法怨天尤人。后一种则是发卡行培植的错觉,不能完全归咎于消费者。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信贷消费是一种进步,适度的个人负债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就像适度的政府财政赤字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一样。负债消费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才在中国逐渐兴起的,这中间当然有政策鼓励的成分,国家为了启动内需,鼓励居民消费。以家庭负债拉动消费的方式,要求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配套,但我国在这方面差得很远。

  韩国的经验表明,在启动国内消费、鼓励使用信用卡的同时,坏账率也会直线上升。这种事情可以发生在任何国家。以目前国内的信用状况和坏账率,以扩大信用卡发行来扩大银行业务无疑是危险的玩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62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