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良没看过朗咸平的文章 对国资流失并不关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11:15 证券导报 | |||||||||
● 韩强 ●形势明朗之后,丁学良提出了他的“五个论”,这是摘桃的做法! ●文科的论文不是看热闹,不能仅看所谓的转载率,要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最近香港社会学教授丁学良提出中国合格经济学家合格的只有五个,引起轰动。 这不过是香港学者惯用的手法,香港是个商业性很强的城市,真正搞学术研究的不多。受雇于大公司的,却不少。香港的外国机构有许多美国大学经济学系毕业的博士也是为利益集团服务。 丁学良不过是利用内地民众对主流经济学家不满,进行炒作。他自己说:“对于郎、顾他们争论的东西我还真的是一篇都没看。后来回国的时候有很多人给我讲这件事,坦率地说,我的观点是:一,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确实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二,改制中虽然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但我们还是不能回到原来的体制下,两害相权取其轻,改制比不改制要好。所以,我的观点和他们争论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一样。”(《香港教授丁学良:谁是中国5个合格的经济学家》2005年11月9日《中国青年报》)作为社会学家对这么重要的争论一篇都没看,还搞什么社会学?“两害相权取其轻,改制比不改制要好”,这种含糊其词的说法,说明他对国有资产的流失,并不关心。 早在郎顾之争以前,广大民众对主流经济学家不满意,对国有资产的流失非常痛心,内地的许多学者呼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有学者和证券界人士质疑科龙的重组,也就是说,早在郎咸平之前,争论就开始了。一些经济学家出席科龙的纪念大会,在顾垮台之后,进一步引起了公众对所谓“主流经济学”的质疑,已经持续一年多了。形势明朗之后,丁学良提出了他的“五个论”,这是摘桃的做法! 丁学良说:“稍微懂一些专业的人,只要他去看一看国际上经济学界那些最重要的学术刊物,在过去的10年或15年的时间里,有多少文章是来自中国国内的经济学家,他就会知道我的这句话还是比较客观和宽容的一种说法。”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需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但是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国外文科杂志的权威性在国外也有争议。用发表文章数量来衡量,是量化的标准。这也是中国大学的弊病,以论文数量评职称,甚至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这是形式主义。文科的论文不是看热闹,不能仅看所谓的转载率,要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