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人口过多时提倡以人为本会加重社会的心态失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 10:07 中国经营报

  作者: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

  现实中的人类社会始终是在“物竞天择”与“社会大同”这两个互相对立的社会行为准则之间摇摆不定,忽左忽右,演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剧。严酷的现实无情地揭开了温情脉脉的人性理论的轻薄面纱,使其顿显苍白。

  在21世纪,当人们的眼光聚焦于水资源短缺、能源短缺、食物短缺等等表象时,却忽视了表象背后的真实本质乃是人的过剩;当人们忙于关注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时,却忽略了真正需要人们予以正视和理解的,乃是人自身的泡沫化问题。人类自从依靠技术进步大幅度解决了生育存活率、疾病、饥饿等等威胁,摆脱了自然法则下的生存困境,似乎真的成为了大写的人。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人口爆炸,再次把人类推到一个新的困境之中。

  人口过剩给人类带来的困境是多方面的。例如,恐怖主义盛行就与人口过剩高度相关。近几十年,整个海湾国家平均一个家庭有5个孩子,人口年增长率高达5%,而且50%的人口年龄在16岁以下,而这些国家的巨额财富却大多掌握在少数贵族阶层手中。结果,大量的、贫困的、无知的、年轻的人口无疑就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当

能源争夺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发展日益不平衡,而其国内的贫富悬殊又造成普通民众心态失衡,报复心理日趋严重,恐怖主义遂猖獗于天下。另一方面,美国人发动的反恐行动,造成无辜平民遭受滥杀,这又与其宣扬的人权高于一切的精神布道大相径庭,无法兑现其以人为本的理念。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内部,以人为本落实得不错,但却因而遭受到了人口危机,这颇具讽刺意味。多年来,西方福利制度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然而,由于福利制度淡化了养儿防老的生育利益驱动,很多人可以通过不生育孩子而让自己的生活更为舒适和安逸。这就导致了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负增长。所谓:憧憬未来的越来越少,回忆过去的越来越多。这种“摇篮空空、白发苍苍”的景况,甚至促使政府忙于采取各类补救措施。例如,加拿大开始大力推行人口引进政策。这是人口危机还是人口良机?若用国界的眼光看当然是危机,但跳出国界来看,它又是发展良机。不难预测,人口问题很快就会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国际竞争领域将从商品竞争、资本竞争、专利竞争,逐渐转向人口流动竞争。

  反观国内,多年高速经济增长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无情的市场经济也造就了悬殊的社会不平等。巨量人口的现实又决定了这种落差是无法在短期内轻易解决的,人口过剩与以人为本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这个时候,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社会大同理念的过程中,如果只有口号而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口惠而实不至,则反而会加重社会的心态失衡。事实上,中国社会的复杂度很深,最近社会上又流行

狼图腾文化,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似乎物竞天择反倒占据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以人为本的历史合理性是不容置疑的,它是对人性的一次解放,突破了以神为本、以动物性为本、以资本为本、以官为本等种种历史桎梏,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当人类进入21世纪,在人口过剩和人自身的泡沫化又形成了人类发展的新困境之时,以人为本理念的前提亦随之动摇,其历史局限性已经露出端倪。时间老人一再提醒:任何理论的历史合理性都不能掩盖它的历史局限性。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历史局限性,恰恰是倡导、落实和合理运用“以人为本”理念的可靠保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