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工人日报:有感于改革不是考验百姓的承受能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 10:1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本报评论员 刘文宁

  群众当然是最支持改革的,群众所反对的只是某些打着改革旗号,让广大百姓为少数利益集团“集资”的所谓改革,当然,百姓也最不甘心承受此类“改革”的压力

  寒冬已至,百姓关心房子里的暖气热不热,供热企业担心供暖费能不能收得上来。11
月9日,本报二版报道了一则北京今年供暖费“涨价计划停了”的消息,让北京不少市民松了口气。之前,先是电费涨价,然后是汽油、自来水接连涨价,生活费用的上涨令不少北京市民皱起了眉头,一些人甚至抱怨:“改革不是考验百姓的承受能力”。

  “改革不是考验百姓的承受能力”,是一种抱怨,也是群众对一些部门改革措施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近来,在一些地方,生活用水用电、公交车票、

出租车价、景点门票、汽油等“涨”声一片,与此同时,住房、看病、孩子上学等大宗消费费用居高不下。这些生活支出累加在一起,对普通工薪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构成不小的负担。

  “改革不是考验百姓的承受能力”的抱怨中,大家也明白,改革必然要付出代价,必然会有人承受压力。但是,一个必须让百姓掏腰包、承受压力的改革,也必须有充足的合理性。群众当然是最支持改革的。而群众所反对的只是某些打着改革旗号,让广大百姓为少数利益集团“集资”的所谓改革,当然,百姓也最不甘心承受此类“改革”的压力。

  “改革不是考验百姓的承受能力”,那么,改革是什么?用最通俗的话说,改革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再为吃饭穿衣发愁,能够出入平安,拥有更多的自由,能够在更多的事情上把握并决定自己的命运。当然,这些是最终的目标,而具体的改革过程中,人们期望看到有关方面的积极努力。

  比如,与担心供暖费用会不会上涨相比,人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城市供热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供热方式、收费方式如何更加公平合理,供热企业如何为百姓提供满意服务。据悉,北京等不少地方的改革已经收到不小成效。比如,与景点门票涨价相比,人们更愿意看到的是景区管理者如何保障门票收入切实投入到景区的保护与治理之中,如何避免景区的无序、过度开发,如何保持风景名胜的生态价值不遭人为破坏。比如,与出租车车价涨价相比,人们更关心的是政府如何落实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如何为百姓出行创造更方便的条件,以及在出租车行业发展规划中如何合理均衡政府、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收益。再如,提高水价电价过程中,与“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相比,人们更愿意看到政府部门如何在资源节约上率先垂范,如何保障重大决策的科学合理,少交“学费”,如何从制度上激励企业研发节约型产品,等等。

  对于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决策者来说,应该明确的是,改革不仅不应该“考验百姓的承受能力”,相反,改革必须充分考虑且顾及百姓的承受能力,必须保障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让百姓受益。当然,让百姓受益有多种内涵。眼前的受益容易看得见,而长远的受益往往不容易看清,那么,就有必要向百姓讲明白、讲清楚。

  应该说,历经改革开放的多年实践,群众对改革是充满信心的。那么,在这样的民意下,我们的相关部门及决策者应该如何作为?归结到一点应当是:珍惜民意、充分尊重民意,在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中,必须以民意为重,以民生为本。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9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