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富人锦上可以添花 穷人在雪中更待送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09:55 中国经济时报 | |||||||||
王琳 “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近日在清华大学举办,30位拥有亿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齐聚清华,开始接受为期12天的封闭式脱产学习。这些据称是专为“草根浙商”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12天课时就达42万元。本来,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功成民就的民营企业家大老远跑到北京去学习,犯不着我们说什么。然而奇就奇在,这些
政府是公权力机关,其资金来源于纳税人,财政资金的运用前依预算,后要审计,且全程均需接受人大及人民的监督。由财政资金来给民营企业家的培训买单,不知道这笔开支有无在列入该省的财政预算?如是,该财政预算在接受人大审议时,难道就无人大代表质疑?如不是,浙江省政府则有向人大和公众说明的义务——人大同不同意是后话,总之程序先不能少。都说政府是人民的公仆,哪有仆人花了主人家的钱,事先说都不说一声的道理?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政府虽握有国家的钱袋,但并不享有处置权。人大才有权决定政府的钱袋该花到何处。有人说,政府的钱袋来源于税收,而这些民营企业家也是纳税人,从个体来说,富翁们可能比其他纳税人向国家上缴的税收多得多,理应比普通人享受更多的政府服务。问题在于,国家设置税收制度的目的旨在通过二次分配平衡各阶层利益,调节日益悬殊的贫富。在政府面前,一个纳税百万元的亿万富翁和一个纳税一百元的普通百姓,都是身份平等的纳税人,因而也平等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纳税多的公民并不比纳税少的公民应享受更多的公共财政支出。如果可以将“接受再教育”视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则这一公共产品也应由全体纳税人公开、公平、公正地共同享有。 遗憾的是,由政府出巨资举办的这个“高级研修班”似乎远离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受益人上,它赤裸裸地公开自己的“媚富嫌贫”,甚至是“媚大富嫌小富”。它为巨富们“锦上添花”,却没见为贫民们“雪中送炭”。在知识成为经济的今天,巨富们因为政府的教育扶持而将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普通民众则被排除在这可贵的机会之外。 如今是个知识经济时代,贫富差距的缩小离不开教育的支撑——正日渐拉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的焦点问题。应当承认,贫富差距的存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也应让贫富差距维持在一个适当的度。这个度,就需要政府以积极的的政策来应对和调整。 缩小贫富差距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种因素,在所有这些因素中,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比最高,也是缩小贫富差距的主要途径之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教育发展起来,提高人的素质,贫困家庭才能实现消除贫困和自我发展的目标。 然而教育毕竟是一项支出,而财政的资金又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就需费心思量了。毫无疑问,相对于巨富们来说,他们在再教育的选择上比穷人宽泛得多。穷人因为贫穷又往往无力享受并不廉价的教育消费。如果政府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上不对穷人给予一定的倾斜,穷人就很可能游离于再教育之外。 我国贫富差距的核心问题是低收入群体的大量存在,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或仅受过很少教育。只有首先给占大多数的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才真正有利于贫富差距的缩小。套改两句话来评述浙江这起“富翁培训,政府埋单”事件,那就是:富人的“锦上”可以添花,穷人在“雪中”更待送炭。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