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经济学家会投怀送抱 非经济学家讲话没分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09:34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伍里川 说出这样的话,并非出于对历史学家、建筑学家等等笔者所谓的非经济学家的不敬,而是出于现实的忧虑。 本报昨日报道说,江苏常州市房地产交易市场工作人员证实,被文管会认定为有较
一股“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愤懑涌向笔者心头,阮教授的遭遇,并非鲜见,并非偶然,只不过是长期以来“非经济学家”的话不甚值钱的注脚:关于侵华日军慰安所遗址保护,专家们喊破喉咙,但是“该拆”照拆,不该拆的拆得更快;研究医疗改革的专家刚说出“医改不成功”,卫生部马上就说医改是成功的,将专家的话晾在一边。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非经济学家”讲话分量不重。所以不重,除了“惟经济”风气浓烈,还在于他们“不解风情”。但市侩的经济学家却很少有这样的担忧。虽然经济学家在民意调查榜上“合格者”仅2人,丁学良亦谓“经济学家只5人”,但是,经济学家在既得利益集团的怀抱中却丝毫未感凉气。不仅如此,在“惟经济”理念上的不谋而合,也使得善于投怀送抱的经济学家更受一些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的欢迎。 有一条现实的规律是:凡文物保护不力、经济又尤其“发达”的城市,多有功利的经济学家推波助澜。都说经济学家喜欢为既得利益阶层说话,其实他们更喜欢为自己说话:只要经济上去了,拆光搞光他们是无所谓的。经济学家取得强势话语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无可厚非,可是如果这一切只是既得利益阶层进行利己选择的结果,那么悲哀的则不仅是那些经济学家了。 作者为本报首席编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