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主流经济学家为何老是担心咱们工人工资不够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09:17 燕赵都市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近日在“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指出:学界要谨防在关注低收入者状况的同时唤起平均主义的诉求。他说:“我们确实要关心低收入者,但是也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工资提得太高,投资者把产业都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去了,这样的话,我们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11月9日《北京晨报》)

  李剑阁不过是在重复主流经济学家们一贯的论调———以低工资换高投资。我国工
人平均工资水平是美国的1/50、日本的1/30、韩国的1/15,如此廉价的劳动力价格自然有利于吸引国外投资。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几年来能够迅速抢占国际市场,多半得益于我国工人的低工资水平。因此,主流经济学家们始终坚持死守低工资优势,以避免国外资本流向劳动力价格更低廉的国家。

  然而,以低工资换高投资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吗?主流经济学家老是担心咱们工人的工资不够低,生怕吓走国外投资者。低工资固然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但这样的工资水平是否低得合理,却是一个必须仔细研究的问题。

  主流经济学家们几乎都异口同声地坚持“劳动力市场定价”论,认为当下工人的低工资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了的。但是,在真实的经济世界,市场决定劳动力价格,乃是由企业与工人之间的无数次具体博弈所实现的。工资———也就是劳动力价格———应当是平等谈判和自由缔约的产物,而这种平等的谈判和自由的缔约绝对不可能发生在力量对比过于悬殊的主体之间。因此,在力量大体相当的博弈主体之间,市场机制才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现实是:企业和工人之间的力量差距悬殊———企业处于绝对的强势,工人处于绝对的弱势。我们时常看到的事实是:企业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解雇工人,企业可以任意降低工人工资水平,企业可以在法定的社会保障福利方面缺斤少两,而在某些极端的情境中,企业甚至可以无视工人的生命安全……在如此力量悬殊的格局中,市场机制是无法正常运转的;压低工人工资的并非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而是其他许多个“有形的手”。

  当然,工资提得太高,弊端也不小———李剑阁所言并非凭空捏造。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工会传统悠久的欧洲,企业往往拗不过工人,工资水平很容易被人为抬高到市场水平以上,结果造成了国外投资相继抽走,国内经济出现颓势,最后企业关门、工人失业。不过,“工资提得过高”似乎是发达国家特有的“富贵病”,要得上这种病,非得等到工人组织化的力量压倒企业的那一天。

  在工人普遍处于弱势的今天大谈工资过高的坏处,恰恰好像面对一群衣裳褴褛、面黄肌瘦的饿汉大谈

糖尿病的危害。主流经济学家说要关心穷人但不能鼓吹提高工资,正好似对营养不良的饿汉们说:我们当然要关心你们,但不能让你们吃得太过,否则你们都会一个个得上糖尿病,那样会比营养不良还可怕!

  这段时间,公众对主流经济学家的道德置疑声势浩大。有人说国内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又有调查显示经济学家正遭遇普遍的信任危机。身负官员和学者双重身份的李剑阁先生挺身而出为主流经济学家进行了辩护,似乎要改善一下经济学家的公众形象。然而,如此对着饿汉说糖尿病,公众对经济学家怎么可能有好感呢?

  毛飞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95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