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国产经新闻报:增长模式缘何离不开投资主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13:43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评论员 朱冰尧

  “投资过剩”一直是近年来财经媒体和经济学家们见诸报端的热门名词。但奇怪的是,国家一直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方式抑制投资,却收效甚微。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又一次让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产生担忧。

  这种担忧来自于今年高速增长的投资正在持续不断地转化为更大的产能释放。钢铁、煤炭、电力等上游产业都显现出过剩的迹象,这种过剩的传导力量会延续到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将迫使政府再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按照供求关系理论,本来大量投资造成产能过剩后,随后的投资会减少,加之

宏观调控的强制力度,这些早已出现过剩苗头的产业很快就会陷入低潮。但实际情况是,不仅投资规模在扩大,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因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象是:经济的增长模式总是绕不开投资主导的怪圈,即便是中央三令五申,即便是专家学者鸿篇大论。

  那么,隐藏在这一怪圈背后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当我们细究其中奥妙时会发现,在目前的投资盘子中,很大一部分是各级政府部门对基础设施的固定投资,而私人投资比例却在下降。显然,这些地方官员们并非不清楚中央的精神,也并非不懂得经济增长的规律,而是显示政绩和地方政府间的政治竞争等非市场因素影响了官员们的投资决策行为。这部分固定资产投资是不会对经济学家们的市场预测和职能部门的投资成本分析如贷款利率等感兴趣的,这也是造成供求关系理论失灵、价格传导机制不畅的深层次原因。

  但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已经不允许我们再去慢慢改造行政运行系统,而要实行强有力的措施,让市场规律和宏观调控机制迅速起效。启动消费和抑制投资并举,促进增长模式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在当前显得极为迫切。

  让我们看看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现状。按照美国经济学家格鲁特曼的“增量资本产出率”原理,我国创造1元钱GDP需要的投资竟然接近了5元钱。这足以说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在我国更多的是靠粗放的投资去拉动的。空前的投资规模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不成比例的严重依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两项所占中国GDP的比重超过了89%,中国对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程度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从这几年消费的增长情况看,增长幅度也很迅速。但相对于几何式膨胀的投资,消费增长就显得极为单薄了。所以说,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切实有效地抑制投资冲动,特别是抑制政绩利益驱使下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

  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20多年来根深蒂固,而且中国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也决定了地方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偏爱。通过宏观调控对货币政策做出调整,虽然从总体上会对投资规模有所控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让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向消费。中国经济增长依赖于政府部门的推动,而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又是通过招商引资和扩大项目贷款,产生对国外资本和国内银行贷款的严重依赖。由于地方政府在引进资金和发放贷款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垄断控制力,实现投资增长对地方官员来说真是易如反掌。  

  如此看来,中国的投资实际上是由政府部门推动,而非受资本回报率促使。通过地方政府可控的外资和贷款,地方政府取得政绩就有了“速成”的工具。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创造的物质财富显然成了衡量一个政府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

  针对经济增长中的这一“顽疾”,有关专家建议:要减少政府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干预作用,将政府控制的资产管理权和收益权转移给大众,同时改变现有不合理的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只有真正消除了依赖投资获得政治资本的利益驱动沃土,才能绕开投资主导的怪圈,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转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3,1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