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别让巨蠹勤捞致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11:08 珠江晚报

    11月7日,在国务院国资委会议上传出,2004年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共清出各类资产损失高达3521.2亿元。对此,专家学者认为这只是全部国资损失中的冰山一角。

  国资是如何流失的?有论者分析,一些企业负责人通过变更股权、化公为私,或者通过高进低出的方式转移国资,或者利用企业的名义非法融资再据为己有,或者将企业承租给
亲朋从中渔利……花样翻新,不一而足。可以确凿无疑的是,国资流失的背后绝非仅仅是决策失误、体制沉疴,而是负责人的权力腐败,而且这些负责人和腐败官员有盘根错节的牵扯。所以这些企业负责人有恃无恐,由鬼鬼祟祟地“揩一把油”、“分一杯羹”到明火执仗地掠吞。某些企业负责人轻易见财起意,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已有的法律法规极度蔑视,他们和权力官员达成默契,把国家资产视若“不占白不占”的公物。如果企业负责人真正恪守职责,以员工的福祉为重,就不会把国企当作自家的摇钱树,也不会欢呼“社会转型是个宝,能捞多少是多少”了。

  国企产权改革正在急速推进,相配套的制度建设显然没能完全跟进,但越是改革越应顾及公众的感受。“郎顾之争”的是非曲直暂且不论,但郎咸平之所以大受草根阶层的拥戴,基本上就在于他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资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家侵吞国资的发言,与草根阶层的心理诉求完全契合,由此可见普通百姓对国资流失是多么深恶痛绝,这就提醒相关部门不能姑息国资流失的制造者。

  国资流失已引起自下而上的震动,对此有识之士开出良策:建立规范化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和健全企业中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等等。诚然,不能说这些举措是一纸空文,但是必须追究已造成国资流失的责任人,只有这样才庶几能“杀鸡儆猴”,否则那些巨蠹只会更加变本加厉地勤“捞”致富。

  王石川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