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大家看看主流经济学家对中国社会贡献了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10:03 人民网

  自己将自己的一伙人称之为“经济学家”中的“主流”(即“主流经济学家”),怎么看都有点别扭,怎么听都有点刺耳,然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就是这样做的,他在回应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的言论时就说:“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正在面临压力”……细细想一想,若是“主流经济学家”这个“称号”能成立的话,那么就一定有“主流政治家”、“主流哲学家”、“主流法学家”、“主流教育家”、“主流社会学家”、“主流xx”,所以,这样一来,我们的学术界一定会“热闹”
起来,谁不想成为“主流xx”呢?谁又想让自己成为“在野的非主流”呢?当然,自称为“主流的”的人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无非有三个:一是抬高自己;二是妄想控制、独霸社会的话语权;三是贬低不同意自己学术观点的学者。

  因为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也就不累赘了,笔者只是想说,在中国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队伍中能够得“真正的经济学家”这个“称号”的的确不多,甚至可以说少得可怜。当然,这并不是说笔者同意丁学良先生的“5个极限说”。

  中国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的确是参与了“

中国经济改革的全过程”,而且客观地说,在以下两个问题上非常有“建树”,非常有“贡献”。

  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们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贡献”是:不失时机地,恰到好处地引进了西方的“新经济自由主义”并大肆兜售之,在获得地方权力者的支持以后,在中国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将公有制中小国企“改制”为民营化私企的运动。为此,这些“主流经济学家”大胆地“创造”、“发明”了许多公有制不行的什么“代价论”、什么“烂苹果论”、什么“冰棍融化论”、什么“社会财富向精英倾斜论”等等,这种奇谈怪论一度控制了舆论界……于是中国的这种“改制”出现了世界上其它国家没有出现过的“三大奇迹”:一是本来生活工作好好的“4050代工人”在毫无发言权,毫无权利保障的情况下被推弃到了社会上,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沉重负担和社会问题;二是当中国最高层需要了解中小企业“改制”情况时,它居然已经完成了90%;三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这种“改制”是用权力硬性实施的,且是在无序、失控的情况下进行的,暗箱操作的必然结果就是产生了大量的国资流失和腐败行为。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的确是“功不可没”的。

  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们的第二个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在全力制造中国的“富豪层”问题上肯定是“舆论的积极鼓噪者”、“富豪集团利益的铁杆维护者”。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权力”和“资本”之间的广泛“联姻”、“结盟”已是我们社会的一个不争事实。而我们的一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呢,为了获取自身的最大利益,也纷纷一头扎进“权力资本”的“联姻”和“结盟”之中,成为这个“权力资本集团”的鼓吹者和代言人。请看一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制造的舆论:“改革要利用腐败和贿赂,以便减少权力转移和再分配的障碍”、“曾在数学上严格证明,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如此等等。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当一些贪得无厌的“富豪”将要出问题时,面临灭顶之灾时,我们的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总会“挺身而出”,不顾一切地为他们吹喇叭、抬轿子。证监会对顾雏军及

科龙电器调查结果正式公布:顾雏军等人及
格林柯尔系
有关公司涉嫌侵占、挪用科龙电器财产累计发生额为34.85亿元,涉嫌八类犯罪行为。我想,这涉嫌八类犯罪行为的34.85亿元决非是一日之功吧。然而,我们一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是怎么吹捧这个顾雏军的呢?将他吹成是“最高能力的人从事企业”。而在顾雏军出钱于北京召开的“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上,一大批“主流经济学家”为了获得高额的“出场费”(“开口费”和“文字费”),“挺顾”、“捧顾”、“吹顾”的调子一个比一个高,甚至还有“权威部门”的“权威调查报告”。顾雏军和一些很出名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联合演出了一场精彩的闹剧、令人捧腹的搞笑剧和使人厌恶的丑剧。

  说一些所谓“主流经济学家”对社会的这“两大贡献”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使用“排除法”:即,按照我的观点,凡是做出了这“两大贡献”的“主流经济学家”,不管他们自己的感觉是多么的良好,又是怎么吹嘘自己,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经济学家”。

  那么,经过我的这样一“排除”,中国的“真正的经济学家”还剩下多少个呢?用孔乙己的话来说,就是“多乎哉?不多也!”

  我还是坚持我在前几天文章中提出的关于“真正的经济学家”的“五个标准”——第一,要将经济学作为学问来研究,而不能将它作为自己升官发财的敲门砖;第二,不仅仅是“注释性”,更重要的是研究性、创造性;第三,对解决社会转型期间的社会经济问题有特殊贡献;第四,关心民众切身经济利益,善于社会调查,自己的屁股完全坐在穷人这一边,而不是跟富豪在一条战线上;第五,不畏权势,敢于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是不是同意这个标准,若是同意的话,那么请你计算一下,包括你本人在内,中国的“真正的经济学家”究竟有多少个?!

  还请李剑阁先生记住这样四条:第一,不必将自己及其自己一伙人称之为“主流经济学家”,在社会发展的今天,这个词已经带有贬义的色彩了。第二,只要“主流经济学家”在我所说的两大问题上做出过“重要贡献”,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经济学家”。第三,不能将对改革中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的人一股脑儿地称为“改革的否定者”,现在是什么年代啦,还这样横不讲理?!第四,俗话说“旁观者清”,从某种意义上说,“局外人”比“局内人”看得更清,看得更准。因为自己是“局内人”就想封杀“局外人”的批评这种做法,在前几年“主流经济学家”一统天下时还能行得通(因为有权力的支撑),到了社会越来越民主,越来越重视“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就很是行不通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95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