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俄经贸合作能否“口惠实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09:18 中国经济时报

  第十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之后,双边能否在经贸合作问题上有新的进展、中俄之间经贸合作的承诺如何才能口惠而实至?

  本报记者 庞皎明

  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第十次
定期会晤。

  在会晤中,温家宝就中俄下一步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出了7点建议:1.改善贸易结构,规范贸易秩序,促进贸易稳步增长。2.早日商签原油管道建设项目协议,深化电力和核能合作。3.尽快签署《中俄投资保护协定》,扩大相互投资规模。4.加强科技人员交流及科技成果转让,提升科技合作的整体水平。5.支持两国毗邻地区的相互合作。6.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旅游等人文领域的交流。7.全力办好中俄“国家年”活动。

  同时,温家宝强调了中俄应支持两国有关部门就建设中俄原油管道签署协议,加快落实两国关于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合作的决定。

  “当前的中俄关系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温家宝与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会见记者时如是评价。

  11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等高层领导也相继会见了来访的弗拉德科夫。当日,两国共同发表了中俄总理第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公报对深化双边战略协作、加强政治、经贸、能源、科技、人文等领域合作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并签署了一系列文件。

  “从本次总理会晤来看,中俄双方就加强经贸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更为实际的谈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俄罗斯经济问题专家孙秀峰教授对

中国经济时报说,以前,在经贸问题上中俄两国的合作“说得比较多”,但此次会晤以后“应该有不少真动作”。

  那么,中俄总理的第十次定期会晤,究竟能给中俄经贸合作带来什么利好?两国未来的经贸关系走势又将如何呢?

  第十次定期会晤的成果

  第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表明,在此期间中俄两国共签署了11个文件。其中,双方表示,将采取切实措施改善双边贸易结构,鼓励和支持扩大相互投资合作,以便提升两国的经贸合作水平。

  为了实现2010年双边贸易额提高到600亿至800亿美元,两国商定:

  1.双方继续采取共同措施提高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2.尽快切实落实两国海关关于过境货物和运输工具信息交换的协议。3.继续在俄举行投资会议,扩大双边投资合作,促进中国企业在俄投资。4.在贸易敏感商品预警和磋商机制框架下加强合作。5.加强能源领域合作。6.积极推动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7.根据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及俄开发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战略,协调两国上述地区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地区合作,促进边境地区发展密切的经贸联系。8.共同努力加强和平利用原子能领域的合作。9.加强基础科学领域以及前沿应用科学、技术和工艺多个领域的合作。10.深化中俄航天领域的长期合作关系。11.关于中俄国际光缆建设工程的合作。12.银行间的合作。13.推动深化两国运输领域合作。14.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加大对非法采伐木材和贸易的打击力度。15.在竞争政策领域进行合作,加强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领域合作交流协定》框架内监督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执行方面的双边合作。16.提高环保领域合作水平,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设立中俄环保合作分委会。

  “从这些共识来看,有三点比较值得期待。”孙秀峰认为,在能源领域、科技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将为双边经贸合作再添活力。

  三大领域为双边经贸助力

  除了在传统的经贸领域加深合作以外,中俄两国由总理会晤达成的共识,较为明显地表现在了能源、科技及金融三大领域的合作意图。

  据俄罗斯新闻信息社报道,温家宝和弗拉德科夫在11月3日的会晤中,双边就能源和金融等领域进行了讨论。而此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11月2日在北京共同主持的中俄企业家座谈会上,双方均明确表示了在油气勘探开发等能源领域,以及在核能、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

  “在金融领域,俄中两国的合作也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俄外贸银行行长安德烈·科斯金曾对中国媒体如此表示。

  在3日举行的中俄总理第十次定期会晤结束后,俄外贸银行与中方金融机构签署了两个文件:第一,为了支持中国设备向俄罗斯出口,与中国银行签署了总额为2亿美元的出口贷款协议,并得到了中国出口保险局的担保;第二,与中国银联签署了一项合作备忘录,确定通过俄外贸银行的网络机构,以实现中国发行的

银行卡在俄罗斯网点使用的合作意向。

  “这三大领域的加深合作,可能是短期内推进中俄两国经贸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孙秀峰说,从今年中俄两国关于能源领域的谈判,更能显示出这些领域对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

  能源领域:近年来,俄罗斯对华的能源合作,一直是中国的一块心病。在日本极力加入对俄罗斯能源谈判的前提下,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显得更加紧迫。

  由于日本的“横插一杠”,中俄酝酿多年的“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输油管建设项目一度受阻。“泰纳线”(泰舍特—纳霍德卡)中国支线输油管的铺设也遭遇变数。作为具有地缘优势,在资源和市场上又有很强互补性的大国,在如石油等能源领域合作的薄弱,成为了两国贸易额未能大幅度增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这种情况会稍有好转了。今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表示:俄将继续扩大石油的开采量,并承诺将“泰纳线”输油管道支线首先通往中国。

  据了解,普京已经签发专项命令,要求俄总理弗拉德科夫协助相关的建设工程。“泰纳线”一期工程的年输油能力为3000万吨;其中2/3将通过支线被输送到中国大庆,预计3年以后,一期管道将正式投入使用。

  “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后将向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亚太地区转移。”俄罗斯自然自由垄断企业委员会主席奥金佐夫说,中国作为以后亚洲最大的能源需求市场,俄罗斯不可能忽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2004年,俄罗斯通过铁路向中国输送了580万吨石油,而今年预计将达800万吨。为了保障向中国供油的稳定性,俄方承诺从2006年开始向中国供油不少于1500万吨,在天然气合作方面,双方也在研究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向和远东向中国供气的项目。

  科技领域:这也是双方合作的重头戏。专家向本报介绍,俄罗斯作为航天、核能等领域的科技强国,与科技快速发展的中国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会谈时,吴仪就两国企业间的合作问题特别强调:大力开展高新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特别是在核能、航天、信息等领域,双方企业应加大开放和合作力度,照顾对方利益,实现合作互利共赢。

  据悉,经过第十次定期会晤以后,两国将责成航天合作分委会特别关注中俄在航天领域共同大项目的合作,并探讨联合登月和深空探测领域进行合作的可能性。俄联邦航天局副局长尤里·诺先科曾向媒体透露,俄罗斯在登月方面愿意向中国提供帮助,协助中方实现载人登月的梦想。

  今年3月,“中俄高新技术合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两国将最为直接的技术交流。来自俄罗斯50多家科研机构、大学和高技术企业的代表们,带来了300多项的高新技术合作项目,与中国20多个省市的多家机构进行了技术合作与对接洽谈。中俄双方代表进行了专业对口合作洽谈,并签订了约40项合作意向。而近几个月来,中俄双方企业间的高新技术合作仍在不断进行。

  金融领域:在联合公报上,中俄两国对银行间的合作、增加相互投资等表达了共同意愿。

  “中俄两国的相互投资规模较小,水平很低。”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室主任李建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如果双边加强金融领域的互动并以此带动相互投资及各领域贸易关系的发展,对中俄提高双边经贸额将有很大的推动。

  今年8月,俄罗斯银行协会、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金融协会共同主办第三届“俄中金融—银行论坛”;两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方面的代表,在莫斯科讨论了两国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合作前景及存在的问题,以及与第三国和组织之间的金融合作关系。

  “俄中银行界人士十分关注为快速发展的两国贸易往来提供金融服务的问题。”俄罗斯银行协会主席加列金·托苏尼扬说,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应该为两国的贸易往来直接提供银行转汇服务。他同时透露,俄中两国的银行今后将为石油和交通运输方面的合作提供更直接的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则提出了建立两国金融交流长效机制、加强金融信息交流、建立证券、保险机构间定期协商机制和开展金融机构人员交流与合作研究制度等四项建议。

  近日,中国

银监会与俄罗斯联邦中央已经共同签署了两国跨境银行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

  双边经贸能否口惠实至

  “以上三大领域,是可能给双边经贸带来大投资、大项目的领域。”孙秀峰说,然而,如何在操作层面落实两国总理定期会晤达成的成果,并不是那么简单。

  目前,中俄两国的经贸往来还主要依靠大型合作项目支撑,而小额的商品贸易还未能“独挡一面”。近年来,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能源、资源性产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以前占有较大份额的机电类产品逐步下降。

  双方已经意识到了这一贸易结构的缺陷,特地在联合公报中指出“继续采取共同措施提高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

  “我们是有必要进口一些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孙秀峰说,但目前面临的情况是:俄罗斯的若干此类产品在中国不具备竞争力,同时,中国商家对俄产品信息的了解也不是很充分。这将严重影响到落实两国在联合公报中的商定。

  在能源、科技及金融三大领域,双边已经有长时间的合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专家向本报介绍:

  在科技领域,两国的合作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中国第一批航天员的训练,就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在2004年中国斥资1650万美元从俄罗斯引进的技术中,核电、航天等领域的项目就占了50%多。但是,“目前俄罗斯提供的技术项目和中国想从俄罗斯那里得到的技术是否一致,这似乎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军事、核电等技术领域,还需要双方深化合作。在金融领域,由于两国都处于转型阶段,在金融环境、金融体制等许多方面还未健全,势必对中俄的金融合作存在影响。而对金融环境的改善及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需要长期的过程。

  影响两国贸易额的关键,有可能是能源领域的合作。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突出,俄罗斯目前正扮演着中国燃料和原材料供应地的角色。“目前的贸易虽然对两国都有利,但不少俄罗斯人已经对双边的商品结构产生忧虑。”李建民认为,俄方更愿意向中国输送他们认为属于强项的机电产品,而不是如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有观察人士向本报指出,虽然俄罗斯高层承诺将“泰纳线”的支线首先通往中国,但在能源合作的问题上,俄方仍“潜藏”许多暧昧的态度——作为日益稀缺的资源,俄罗斯不可能只单纯考虑到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经济利益,而是要综合运用,让其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影响到两国贸易额的增进,更主要还是与两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体制有关。”孙秀峰分析道,两国政界对迫切发展双边经贸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但贸易额“不仅依靠良好的政治关系而迅速猛增”。中美经贸、中日经贸在不断摩擦的过程中还能居高不下,更主要还是由于双边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中俄两国尚未充分开发对方的市场潜力。

  “从良好的合作势头来看,中俄双边经贸实现两国领导人的预定目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孙秀峰指出,中俄之间的经贸关系只能是逐步、稳步发展,经贸额持续翻升——但要想迅速上升一大节,应该是不可能的。要达到两国期望的较为理想的经贸额,还需要双边长期努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