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经济学家且慢气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18:33 金羊网-羊城晚报

  前不久,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抛出了“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的言论,经济学界集体沉默。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学者李剑阁,终于透过媒体公开表达了不平之意,且有些沉重和气愤。

  受到舆论压力的一方沉默应对,终不是好事,那让人有些捉摸不透。因而,身为经济学者的李剑阁作出难得的回应,这本身是一种积极的现象。他从一个侧面道出了经济学界
的无奈甚至气愤之情:李剑阁说:“现在有一种观点是把改革没有完善而出现的问题看成是改革的问题,给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带来压力。”他认为,这么轻易地否定改革成就,进而否定经济学家的作用是不公平的。11月7日的《国际先驱导报》上,更有论者对经济学家的处境给予了具体的同情,认为,把中国在很多领域的改革出现的问题都归罪于经济学家是不够客观的,多数经济学家没有那么大能量左右中国改革进程,他们只是参谋。

  我认为,这些看法代表相当一部分国内经济学家的心声,但这又不能成为经济学家对相关批评感到无奈甚至气愤的原因。

  诚然,中国的经济学家参与并推动了

中国经济改革的全过程,是功不可没的。但功是功过是过,不承认过错也不是正确的态度。且不说有经济学家蜕变为利益集团代言人是不争的事实,就拿经济学家对社会变革的贡献而言,也大有可予诟病之处。就在教育改革产业化、
医疗体制
商业化这些事关民生的重大改革进程之中,有些失误可以说是常识性的,如果要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为那些高级参谋人员———参与其中的经济学家开脱,显然没有说服力。

  同时,以经济学家没有能量左右中国改革进程而为其免责,也是没有充分理由的。经济学家虽然不是经济改革的最终决策者,但是,决策者对经济学家意见的尊重与采纳,本身就开启了一个决策民主化的机制。改革进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但是,如果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作为高参的经济学家普遍失职而造成的,这本身就严重辜负了决策者对经济学家的厚望。

  11月7日《中国青年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丁教授,公众似乎更不给经济学家面子,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经济学家仅两人。这一呼一应,足以引起那些直接参与改革过程的经济学家深刻反思:自己尽到积极出谋划策的责任没有,自己在出谋划策时是否在学识上或立场上存在问题,自己在发现决策和改革中的问题时,是否是忠于学术、忠于公正而以无畏精神进行了建言或呐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