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且慢气愤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18:33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前不久,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抛出了“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的言论,经济学界集体沉默。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学者李剑阁,终于透过媒体公开表达了不平之意,且有些沉重和气愤。 受到舆论压力的一方沉默应对,终不是好事,那让人有些捉摸不透。因而,身为经济学者的李剑阁作出难得的回应,这本身是一种积极的现象。他从一个侧面道出了经济学界
我认为,这些看法代表相当一部分国内经济学家的心声,但这又不能成为经济学家对相关批评感到无奈甚至气愤的原因。 诚然,中国的经济学家参与并推动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全过程,是功不可没的。但功是功过是过,不承认过错也不是正确的态度。且不说有经济学家蜕变为利益集团代言人是不争的事实,就拿经济学家对社会变革的贡献而言,也大有可予诟病之处。就在教育改革产业化、医疗体制商业化这些事关民生的重大改革进程之中,有些失误可以说是常识性的,如果要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为那些高级参谋人员———参与其中的经济学家开脱,显然没有说服力。 同时,以经济学家没有能量左右中国改革进程而为其免责,也是没有充分理由的。经济学家虽然不是经济改革的最终决策者,但是,决策者对经济学家意见的尊重与采纳,本身就开启了一个决策民主化的机制。改革进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但是,如果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作为高参的经济学家普遍失职而造成的,这本身就严重辜负了决策者对经济学家的厚望。 11月7日《中国青年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丁教授,公众似乎更不给经济学家面子,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经济学家仅两人。这一呼一应,足以引起那些直接参与改革过程的经济学家深刻反思:自己尽到积极出谋划策的责任没有,自己在出谋划策时是否在学识上或立场上存在问题,自己在发现决策和改革中的问题时,是否是忠于学术、忠于公正而以无畏精神进行了建言或呐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