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推进新跨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16:29 上海国资 | |||||||||
本刊编辑部 历史注定要翻到这一页。 8年前,《上海国资》杂志诞生,没有庆典,也没有更多的目光关注,一切都在某一天里自然发生了。之前,一班心高气傲的机关办刊人为催生这份难产的刊物花费了无数心血;
《上海国资》的面世,是顺应国资国企改革大机遇、大实践的产物。在她处于襁褓之中的时候,从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到当时上海市国资办的领导,都看到了她身上孕育着的强大生命力和日后必将担负的使命,给予了及时的、全力的关怀和扶持。刊物每临重大抉择、每上新的台阶,背后都有着极富远见的谋略,极具实效的支撑。8年来,众多领导和专家学者,为刊物提供的许多极具指导性、影响力的文章,即是一个明证。 《上海国资》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高起点上,这个起点是中国国资国企的改革振兴大业所赋予的。编辑部的同仁深知,报道好、研讨透这样堪称世纪性话题的宏大主题,工程浩大、要求极高、牵涉面广,非一本小小的圈内杂志所能承担和容纳,然大家亦深知,开辟这样一个窗口,耕耘好这块园地,其意义不只在于今天,更在于明天,正如创刊号上的总编寄语《明天的发言权》所述:对于中国国资国企未来的走势,国资人需要发出声音,专家需要直陈己见,评点得失,决策者需要“脑力激荡”,吸取新的思路。而《上海国资》就是这样一个与读者共谋明天、同创未来的论坛。国资兴衰,紧系千百万人的命运,使命使然,《上海国资》当仁不让。 百期跨越,一期一个脚印,《上海国资》成长的每一步,都印证了中国国资国企改革之路的艰难曲折,真实地记录下探索者的思想脉动、先行者的跋涉轨迹。每一次激烈的思辩,在刊物的字里行间都能见到交锋的火花;每一次重大的转折,读者都能早早地谛听到破冰前的急流涌动。从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有序进退、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到坚持整体搞活国有经济,促进国有资本“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流动、做强做大优势企业,再到加快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步伐,直至中共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构架、瞄准产权制度这一改革瓶颈进行重点突破。《上海国资》紧扣主旋律,做出了一系列的新文章、好文章、大文章。 上海是中国国有企业的重镇,更是国资国企改革的排头兵,《上海国资》生于斯长于斯,得天时、地利、人和。2003年6 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造访上海,对上海国资的10年改革史作了高度评价,并在当年7月版的《上海国资》扉页,寄语上海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攀登新高峰”,这无疑是对上海国资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这本杂志的首肯和鞭策。 今天,十六届五中全会刚刚对中国未来发展战略作出振奋人心的修正和细化,新时期,新机遇,编辑部同仁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起点上实现《上海国资》的新发展? 思考的结论是,《上海国资》要走出上海,走向全国,办成中国最好、最具权威的专注于国资和产权领域的高端精品经济类刊物,致力于打造“中国国资运营管理第一刊”。 此前,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杂志已进行了重要改版,要旨之一,就是让杂志融入主流,既借上海的“地利”,更借中国社会经济浩浩荡荡发展潮流的“天时”,亦借全国31个省市国资委全部组建、新一轮国资改革全面铺开的“人和”,由点到面、由面到点、点面结合,从全局的、战略的视角把握好改革的趋向,组织好刊物的内容。 金秋长风送十里,天高云淡可振飞。今天,《上海国资》已在市场化办刊、专业化办刊的搏击中初试身手,小有回报,刊物的内在质量、外在样式已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但同仁们深知,杂志办得越好,读者的期望也越高。未来的路正长,挑战很多,困难不少,需要继续努力,加倍付出。立足上海而又不囿于一地,放眼四海而又不流于空泛,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