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在意政府对经济学家的信任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11:39 珠江晚报 | |||||||||
《中国青年报》以“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为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提供的14位主流经济学家中,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仅有朗咸平和吴敬琏两人,厉以宁、张维迎、林毅夫、樊钢等信任率都非常低。(见11月7日《中国青年报》) 这个调查表明,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在公众中的道德形象已降至历史冰点——不过我想,经济学家们是不会介意这种道德形象和信任率的。不是有经济学家说过“网络就像公共
经济学家既不靠公众“民选”,又不靠公众发工资,所以公众的信任率促动不了他们任何一根道德神经,并且在习惯性的被鄙视中道德感变得麻木,在强烈的逆反心态中对抗大众舆论——从这个角度看,这种公众信任率是无效的。 笔者更在意政府对经济学家的信任率。 因为这个信任率能把握住经济学家的利益命门,能在利益控制中引导经济学家的价值取向。 当下中国经济学家的主要问题,在于与资本走得太近,资本与知识结成联盟损害公共利益。曾有媒体做过“经济学家与资本关系”的调查,把近年来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与资本关系列了一个表,经济学家、任职企业、曾或现任职务、职务年薪,利益关系一目了然,经济学家在“为利益集团代言”上陷得太深了: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担任着9家上市公司的顾问或独立董事,享受着每家公司3-20万不等的职务年薪。 资本为何会与经济学家亲近?根本在于政府决策对经济学家的高度依赖和高度信任。这些经济学家,通过拉拢经济学家,利用政府决策对经济学家的信任,资本拥有了影响政府决策的能力。 公众对主流经济学家的低信任率,实质上表达的是对许多政府决策“通过经济学家被利益集团牵着鼻子走”的不满。经济学家当然可以漠视民意,但政府不能。政府要看到经济学家话语权滥用的恶果,看到资本通过经济学家对决策施加的影响,从而以理性的态度调整对经济学家的信任,控制经济学话语权力。 东方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