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谁说中国游客不理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 14:45 新民周刊

  “出境旅游的高额人均花费与人均国民收入极端不成比例”,这种说法有“简单算术”之弊。

  撰稿/张广瑞

  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发展迅速,海外购物势头凶猛,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面对热潮,有人为之欢喜雀跃,希望它发展得更快,一路畅通无阻;也有人为之惆怅焦虑,认为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得太快了,希望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使之得到应有的控制。

  两种观点孰是孰非一两句话难以说清楚。这里不妨就一些观点所依据的基础做些分析,来冷静思考出境旅游热和购物热。

  中国人出境游依然极少

  “出境人次数和出境旅游人次数”不是一个概念。

  出境旅游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现,但国家旅游局从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正式公布由边防部门记录的中国公民出境人次数。这个人次数所表明的只是持中国护照的人从我国口岸离开的次数。

  真正反映中国出境旅游现实的数据有两个,一是经过旅行社组织的出国、出境旅游人次数;二是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个人出境、出国人次数。前者是目前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主渠道,而后者是个新变化,因为中央政府针对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的特殊情况开放了个人游,突破了原有组团出境旅游的限制。除此之外,到其他境外旅游目的地的“个人游”数量非常有限。

  近年来,我国出境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由原来因公出境占出境总人次数绝大多数的“一头沉”变为“平分秋色”。但尽管如此,真正因私出境人次数仅占出境总人次数的一半。参加旅游团出境的大多数是真正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虽然这个数字在不断增长,所占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其比重仍不大,例如,2003年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总人数为387万人次,仅占因私出境人次数的26%,占整个出境人次数的19%。这里不妨再换一种方法比较。中国约有13亿人口,城市人口约占1/3,就算所有的因私出境人数(这并非全都是出境旅游人数)都来自城市,那么其所占比重充其量也不过3%,因此说,真正出境旅游的人数在中国公民中的比例是非常之小的。这个比例不仅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外汇流失”不成立

  出境旅游的外汇支出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些人对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所担忧的“外汇流失”也主要源于此。这里必须区分中国人的境外消费和出境旅游消费,两个数据不可混为一谈。

  因公出境活动——无论是公务还是商务——的支出虽然都是国家外汇的外流,但它主要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企业的正常开支,属于生产性的支出。即使是在非常封闭的年代,中国因公的出境人数虽然数量小,但也从来没有中断过。公务和商务的出境活动是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往来,它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关系的改善而扩大。公务、商务出境旅行活动的开支,并非属于完全的出境旅游消费支出。笔者一向认为,非自费出境旅行活动,不能和“利用公款满足个人出境、出国旅游”的不正当行为画等号,许多非自费旅行是正当的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有的出境活动不仅不能限制,反而应当鼓励。

  计算出境旅游花费可不能简单地做乘法和除法。关于中国公民在境外的消费,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或者说没有一个官方正式公布的数据。世界旅游组织(WTO)最近几年不断公布中国作为出境客源国的旅游消费,但不知道是通过什么渠道或什么方法计算的。据世界旅游组织2003年9月公布的数据,中国出境旅游的支出从2000年的131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154亿美元。目前有些研究报告,只是把国家允许公民携带外汇额度和当年出境人次数相乘,就得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花费,这显然过于简单化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凭借旅游资源的优势,在发展旅游业时强调入境旅游,不断扩大旅游的外汇收入,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必须看到,20多年来中国经济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也和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初大不相同了,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大大增加了,外汇短缺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对私人外汇的流向只能引导,不能过多限制。国民在境外消费自己从正当渠道获得的外汇似乎也没有什么不正常的。至于一些人来路不明、或来路不正的外汇收入,或者通过出境旅游的途径来实现“洗钱”的非法活动,应当另作别论。设置更多的门槛不允许国民花费自己的外汇,其实也是有悖于社会公平的原则。至于“出境旅游花费造成了内需漏出”之说,虽然从“爱国”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显然也是混淆了概念,因为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不可能完全相互取代的,即使国家完全限制国民出境旅游消费,国民的旅游消费也不可能是现有出境旅游消费与国内旅游消费相加之和。虽然在国际收支平衡中,国民在境外的消费算作“外汇的漏出”,但这种漏出是正常的,是合理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出境消费非理性之辩

  目前许多中国人的出境消费的确是非理性的。

  在考察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的花费时,一个重要的因素必须考虑,那就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刚刚开始,参加出境旅游的人中不少是首次出境(国)的人,其中还有一部分人由于年龄等方面的因素,也许是他们平生中唯一的一次“出国潇洒走一回”(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想的)。因此,他们在境外、国外的消费带有很大程度的非理性,他们本人要享受从前没有享受到的,要购买在国内买不到的,要给亲戚朋友、家人购买礼品,甚至代表那些没有机会出去的人购买物品。

  表面上看起来,中国人在境外的消费很高,甚至在一些旅游目的地高于同期来自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但应当说,这种暂时的非理性的消费是正常的,是一种刚刚开放后的特殊现象。一旦出境旅游变成中国公民多数人、经常性的度假消遣时,这种非理性的消费方式就会逐渐理性化。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因此,目前中国公民在境外的消费不能直接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或者在一定意义上说,目前中国公民在境外的消费并不完全反映中国公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个道理应当说显而易见的。如果按照世界旅游组织(WTO)2003年9月公布的数据,2002年中国出境旅游支出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仅为3.2%,全国人均出境旅游消费额仅为12美元,这个数字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76美元)的1/6,仅仅是俄罗斯(83美元)的1/7。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出境旅游的高额人均花费与人均国民收入极端不成比例”,这恐怕又有“简单算术”之弊。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超级大国,人均GDP或者GNI肯定是低的,要使中国人均值达到或超过许多小国、富国的水平,虽然不能说是不可能的,但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从另外一方面来考虑,不大富裕的大国中也不乏富人,这些富人即使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绝对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5%的中国人就有6500万,这个数量要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都要多。可以肯定,中国这个5%的群体的收入要比许多富国中总人口的平均收入要高。中国人出境花费高,部分原因是中国公民收入差异的反映。这些人在出境旅游初期消费高一些,应当说是正常的。(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