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我国首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 正文
 

国资委相关发展政策出炉 用市场眼光打量钢铁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 10:4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南岭

  在市场化的眼光下,钢铁业将是另外一番光景。7月20日,发改委发布了酝酿已久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其中展望了中国钢铁业的发展远景,并从产业规划、产业布局、产业技术、企业组织、投资管理和原材料等方面列举了许多的要求。对于既是世界最大产钢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又是世界最大用钢国的中国来说,这个政策的影响不能说不大。

  为什么要制定钢铁产业政策?关注宏观经济动态的人都知道,直接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钢铁产业增长很快,从去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中,钢铁业就是一个重中之重;二是今年的铁矿石进口谈判中,卖方大肆提价,让国内的买家叫苦不迭。

  当然,原因还可以列举一大堆。比如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的发展要求,环保的需要,节约矿藏资源的需要等等。概括起来,就是钢铁业面临抉择。

  制定产业政策的逻辑就是钢铁市场既然不能自发完成向集约化转型的任务,那么就需要有形之手帮它一把了。显然,无论帮还是不帮,都必须先搞清楚问题出现的原因。

  如今炼钢是百分之百的利润驱动。利润这个东西并不神秘,无非就是收入减去成本剩下那一部分。一看收入,价格决定收入高低,价格又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因此收入高表明市场需求强劲;二看成本,其范围就比较广,凡是厂商必须从腰包里拿出去的,都属于其中。

  由此,钢铁业如果真的发展得过了头,不再符合市场规律,那么必然是竞争机制出了问题。在成本机制运作正常的情况下,产业的整体扩张会导致利润不断下降,从而将不合格的竞争者淘汰出局,最后的幸存者,正是大家梦想中的中国的新日铁和浦项制铁。

  目前,钢铁业出现了“小”欺“大”的咄咄怪事。按理说,大公司有规模效应、技术优势,完全可以通过发起价格竞争打垮小厂商。最终的结果却是,大厂商在各种场合不断抱怨小厂商破坏了市场,要求政府出面打压小厂商。解释这种怪事,首先就需要考虑是不是竞争还不充分的原因,大厂商是否存在超额利润的问题。

  其次,就要来看成本问题。钢铁业的成本大体由设备投资、铁矿石成本、燃料成本、环保成本、税收和土地费用等方面构成。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成本机制失灵是大炼钢铁运动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土地使用费低,矿藏资源的税收不合理,环保监控不到位等等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

  显然,政府的产业政策首先要着眼的就应该是成本机制。有的观点认为,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缺乏,才导致今日的混乱,所以需要行政手段来调节。事实上,市场机制也有其发育过程,如果一碰到问题就想到用行政手段来替代,那么市场机制只会不断被扭曲。

  完善行政管理机制,用成本和竞争来淘汰不合格的竞争者,才能让赢家变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也才能让输家心服口服,并将产业升级的社会成本降到最低。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