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汇率制度的认知图景 浮动汇率是手段非制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 10:3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 并不需要通过气象员才知道风朝哪个方向吹。一国汇率制度的变动,就能说明它所有的潜台词:它的全球经济战略,它对自身在全球经济序列里的认知,以及它未来将选择的路径。
扫描全球的汇率制度,其实只存在两种:一种是固定汇率,就是把本国货币同某种世界强势货币死死钉住。另外一种是自由浮动汇率,让市场决定汇率的走向。不过,还存在一种中间状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构成了所谓的三种汇率制度的认知图景。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最基本的形态是一篮子货币方案。顺便说一下,不仅于此,比如日本就是裹着面纱的“自由浮动”,尽管它的央行愿意让市场决定汇率的最终归属,但是,日本人一直都有干预汇率市场的嗜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也是一种有管理的自由浮动,只不过它从不预设浮动区间,它从不强调干预的程序、力度和时间表,但它的干预力却无时不在。令人惊异的是,十年来日元的汇率波动在世界主要货币里一直是最厉害的,远远超过了欧元和美元。这给“日式有管理的浮动”打上了黯淡的口碑。 此外,新加坡无疑被塑造成一个可供参考的范本。据说在新加坡的货币篮子里放了一大堆货币,而且新加坡绝不公布这些货币的名称和权重。由于新加坡的一篮子货币具有某种“神秘论”的色彩,同时配合它的强势政府哲学——时刻让汇率投资者能够心照不宣地清晰感觉到新加坡政府“汇率指标监督地带”的存在和范围。国际金融学上有一个专门的词语表述这种特质:肮脏浮动(不清晰地有人为控制痕迹的浮动)。 近年来,新加坡汇率体系在面对汇率风险方面的表现尚佳。这也让其他国家感觉到了“肮脏浮动”是否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可以信赖的相机抉择?但是,严肃的经济学分析告诉我们,即使扩大汇率浮动范围并将中心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允许中心汇率在某些情况下对“一篮子”货币升值或贬值的这种模式,只是适合较小经济体,却难有独立的货币政策。 印度在1993年取消了将卢比同美元挂钩的做法。实际上,当时中国的做法同印度是类似的,只不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勇于承担国际道义的中国回到了钉住美元的老路,而印度则继续在“肮脏浮动”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最近,印度已经公开表示,“肮脏浮动”这个策略是建立在资本管制的基础上的,同印度进一步的自由化改革不相符。目前已有改观,印度财长最近高声赞美不受控制的自由的汇率制度,并给出了印度未来的改革路线。 印度人的言论是有学理支持的。“肮脏浮动”不能解决国际金融里的“蒙代尔三角”难题:即自主的国内货币政策,资本的自由流动和稳定的汇率,这三者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顶多实现两个,必须牺牲一个。这个三角难题的精确性已经被龙舌兰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南美金融风暴以及俄罗斯金融危机等灾难反复证明。 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就是要求政府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国内货币政策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上面,放弃对汇率的人为控制。俄罗斯已经决定向这个方向挺进,普京最近表示,在2007年一定要实现卢布的自由浮动。 智利是完整地走完从固定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自由浮动汇率全过程的国家。在智利的故事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仅仅是一种“中间形态”,同曾经阿根廷和巴西的联系汇率制(一种固定汇率的形态)一样,它也没有逃离被国际炒家攻击的命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跟阿根廷和巴西相比,它更早地优化了自己的汇率形成机制。于是,智利在南美各国的汇率改革上显得更轻松一些。 从本质上讲,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不是一种汇率制度,而是一种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手段。如果它被看作是一种长期的汇率制度是不妥当的。另外,如果一国采纳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它就必须坚持“强势货币”的路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稳定该国货币的市场信心,防止在过渡的道路上被心怀叵测的炒家“沽空攻击”,同时,能够生长出超于该国范围的货币区经济体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