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成为钱规则 腐蚀社会机制谁能打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 12:18 中国青年报 | |||||||||
周生杰 零售价为150元的狂犬疫苗实际上20元即可拿到货,二者的差价可以高达130元,混乱的价格导致地下疫苗市场交易活跃,而疫苗关键的冷藏环节难以保证安全。对此,一位业内知情人士说,疫苗随意购销、生产企业擅自出售给没有经营资格的企业和个人的现象已是业内潜规则。(《金陵晚报》7月19日)
又是潜规则!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各行业不幸事件的频频发生,善良的人们逐渐熟悉了潜规则的幕后威力:导游人员拿景点商品的回扣,是旅游业的潜规则;照顾生源都给了领导的子女,是学校招生的潜规则;肯付出金钱、肉体或尊严之后迅速窜红,是娱乐圈的潜规则;收了黑金就可以操纵比赛的结果,是竞技体育的潜规则;违法开采的煤矿往往有当地官员参与入股,是矿业的潜规则……我们周围的各行业,正在被看不见的潜规则所控制。 潜规则是以利益为核心动力的,制定潜规则的各方心照不宣,按照“规则”办事,分享着最大的利益份额。从这点来说,“潜规则”实在应该叫做“钱规则”。“潜规则”也罢,“钱规则”也罢,其非正当获取的利益,都是建立在对不懂“规则”的圈外人士的欺骗和剥夺。面对种种毒害社会的潜规则,谁来打破呢? 作为潜规则的受益者,圈内人士是不愿意破坏的。一方面,行业内部存在利益分享的潜规则的同时,也制订了对破坏规则者惩罚的“附加潜规则”,谁要敢于破坏,谁就会被当作行业的叛徒、内奸,今后在本行业就难有立足之地了,大迟勇揭“球霸”结果自己提前下课,就是很好的注脚;另一方面,基本上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潜规则,所以,一旦本部门的潜规则破坏了,业内人士会认为这是很不公平的,因而极力保护潜规则不受破坏成为大家的共识。 由于潜规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缺乏监督与制约的“地下活动”,一般的民众,在没有被潜规则侵害时,大多不知道还有什么潜规则存在,即使听说过,也不了解其运行模式。一旦被侵害了,作为弱势群体,要么自认倒霉地承受,要么做一番无谓的抗争之后,一无所获地作罢,遑论去打破潜规则了。 如此看来,打破幽灵一般的潜规则的任务理应落在监管部门身上。但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潜规则的制订者从一开始就没有慢待实际的监管者:照顾生源,来自权力部门的子女不少;娱乐圈里财色双收的是有权有势的大腕;主管领导可能与黑心煤矿有说不清的关系……既然是利益的既得者,怎么会认真地破坏潜规则呢? 非法渠道销售的疫苗致人死亡,没有安全保障的煤矿频频发生灾难,食品添加剂能够致癌,黑哨现象一再受到球迷的抵制……不过,我们虽然看到相关潜规则在事故之后被披露出来,但那是付出了惨痛代价的,受害者却不是业内人士,同时潜规则并没有被完全破坏。 只有在到了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潜规则才被关注,这是不可理喻的,也是值得深思的。无人破坏的潜规则像楔子一样紧紧钉在我们社会的运行机制中,拔除这个楔子到底要靠什么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