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让房产市场重需建什么信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 08:55 中国经济时报

  孙凤忠

  公众对房产新政走向与市场动向的关注,已显出疲态,这由围绕着房价的争论从政策出台伊始时的“炸锅”到这一阵子的空前寂静即可窥见。然而,看到7月20日《第一财经日报》刊发的一则报道,相信我们还是有理由再打起精神“热心关注一回”:建设部有关官员透露,近期将不再出台房产市场的进一步调控政策,而将工作重点放在各项措施的落实上。而
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则表示,七部委稳定房价文件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房价增幅等方面起到了实质性抑制过热投机的作用,但市场目前的观望气氛直接导致了成交量的大幅下挫,观望期如果过久,可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聂认为,“当前至关重要的是让市场重新建立信心”。而据说,这个商会还正在牵头草拟一份主旨为“缓解目前房产市场颓势”的万言书,以“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言”。

  时下,“朝野上下”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大的“共识”:就是自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七部委房市新政,已经促成了今年1到4月或1到5月的房价涨幅下跌,新政起到“实质性”作用或“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商品房的成交量萎缩,房市已经进入“冷冬”,“罪魁祸首”正是“旨在稳定房价”的房市新政策(新闻中说“伴随着房价增幅回落,稳定房价的措施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区域的商品房成交量”);而房子之所以卖不出去,是因为老百姓都在“持币观望”,造成“观望”的根本原因在于百姓对新政策的“误解”;因此,该缓解甚或挽救“市场颓势”了。照这种理论,现在俨然到了“政府救市”或所谓“重建市场信心”的关键时刻。

  不知道有没有人能从中感觉到一种浓浓的搞笑意味?不可否认,新政的确取得一定成果,但想来决不是什么1到4月或1到5月的涨幅下跌,最大的“实效”或许正是自6月以来商品房成交量的萎缩(实际上还是间接的或意外收到的效果)。这么说,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成交量萎缩最根本的原因,决不在于“有着购房自住需求”的普通百姓之“观望”,而在于高企的房价岿然不动、“稳定上涨”。百姓观望时是不是“持币”,不得而知,即使是,面对“高耸入云”的房价,其所持的“币”并不足够,恐怕才是根源。

  经济学上有一句堪称经典的名言:“只有卖不掉的价格,没有卖不掉的商品”。因此,也可以明确,房产市场若果如其言——“进入冷冬”,想来决不是调控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而根本还是在于房价离谱到让人无法承受的地步。倘若将成交量萎缩、房子卖不动的怨恨,发到调控政策身上,对新政而言,未免太冤了。

  就着这位聂会长“重建市场信心”的高论,公众势必有一些问题想不明白。毕竟,聂会长所讲的这个“市场”,概念实在太模糊了,究竟指的是什么?谁的信心需要重建?是指“抱定暴利不放手”的开发商、“有恃无恐”的投机者还是指“对住房望眼欲穿”的普通百姓呢?事实是,开发商的“信心”到现在为止,似乎还没有动摇的迹象,就连被“套牢”而将房子“转售为租”的投机客,其“信心”似乎也坚定得很。如此,当然也就都用不着“重新建立”了。剩下的恐怕只有市场外“观望”(用“苦盼”一词或许更准确)的普通百姓、自住房消费者之“信心”最为不足了。

  他们对新政寄予厚望却被指“误解”,而对房价下调有所预期又被指为“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是要为他们“重建信心”吗?可我却感觉到,聂会长并不是这个意思。

  说到底,“重建市场信心”也好,“缓解市场颓势”也罢,只要明白一点,就已经足够,这就是:当房产市场的繁荣依靠购房投机需求不再有效、不得不面对真实需求时,售卖者报出的价格与购买者愿意并且能够承受的价格,二者能碰到一起实现均衡,交易才能成功,成交量才能上升。相信“市场颓势”要缓解以及代表聂会长真实意思的“市场信心”要重建,舍此,亦无他途。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