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标准走向末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 12:12 《当代经理人》 | |||||||||
无可非议,就现状而言,很多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确实具有很强的抗体。从这一点看,跨国品牌歧视中国本土消费者的表现也就可以理解。跨国企业毕竟也是企业,企业的最终目的说白了无非都是为了能够最大化的赚钱。既然中国消费者下贱,那我堂堂的跨国企业当然可以傲慢地待之了! 跨国公司牛气凸显民族产业不成熟
正如前文所述,跨国企业之所以牛气冲天,主要是其独特的产品定位以及稳健的经营方式,使得消费者能够产生认同感,促成持续购买行为。 而比上述更重要的则是行业的成熟程度。行业环境越成熟,竞争越充分,对目标消费者有影响力的品牌也就越多。这样,消费者可供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因此,任何一个品牌的抗体也就相对较弱。 事实上,自2005年以来爆发出来的一系列的跨国品牌的危机事件来看,也是如此。虽然是一样的傲慢,一样的不理不睬,但是不同行业在危机之后的结果可谓大相径庭。 广州本田:因为汽车行业的竞争环境非常不充分,本土汽车产业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本田的极其傲慢并没有给其带来多大的损失,相反从2005年4月起,其汽车销量还一路上扬。 肯德基:由于快速餐饮连锁业的竞争,本质上还是麦当劳和肯德基两大寡头的垄断竞争,双方都具有各自一批忠实的目标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因此,在出现苏丹红一号以后,光顾肯德基的人也就依然不减了。 朝日啤酒:由于中国啤酒业本来就已经处在过剩的时代,无论是在中高低,消费者都有很多的选择余地。因此,在爆出朝日资助日本右翼教科书编纂会的消息之后,马上就得到了消费者的无情抛弃。 与朝日啤酒命运相似的还有雀巢奶粉。在奶粉爆出含碘过高的问题之后,加之雀巢公司的傲慢态度,一夜之间在全国各地受到重创,消费者拒买,各个超市、卖场自行撤柜的消息也是屡见报端。 取悦消费者时代即将来临 进入2005年以来,我们除了听到很多的关于跨国公司蛮横对待中国消费者的消息的同时,也看到很多的知名跨国品牌因为在中国经营不利,而暗淡退出了中国市场。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几乎都是集中在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如牛奶业,世界乳品行业排名前十位的荷兰菲仕兰最近传出消息: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在此之前,法国达能、意大利帕玛拉特、美国卡夫、英国联合利华四大国际奶业巨头均因各种缘故撤出中国市场;再如家电,LG投影机、东芝手机等正淡出中国市场,等等。这些品牌退出的缘由其实很简单:由于行业内竞争激烈,竞争者众,消费者可以选择的产品增多。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它们的产品相比其竞争对手,并没有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虽然,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歧视或者傲慢地对待中国消费者,但还是无情地遭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抛弃。 这或许会给现在乃至今后还有意歧视中国市场,歧视中国消费者的跨国公司一个警示:随着中国的产业发展的逐步完善,产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内地将有更多的行业向充分竞争过渡,中国的市场将逐步向完全市场化靠拢,消费者的意志将逐步得到认可并加强,取悦消费者的时代也正慢慢到来。跨国企业的任何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做法,或许都会让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