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政策到底有没有底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09:06 中国经济时报 | |||||||||
孙立忠 “投资1000万元以上,年纳税8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法人代表,发给相当于副县级四档基本工资。”这是甘肃省正宁县出台的招商引资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条。该县的引资政策还包括:凡在正宁境内投资100万元—500万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用地实行“零地价”租用;投资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工业项目,实行“零地价”征用;对投
近几年,各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战硝烟弥漫,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政策纷纷探底,优惠幅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对法律也频频越界,不惜给予投资者以超越他人的特权,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此地钱多人傻”的印象,以吸引人家“速来”,而正宁县的招商优惠政策,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具有极高的标本价值。 解剖这一标本,可一眼就发现其体内至少存在以下“病毒”: “病毒”一,“零地价”租用和征用。去年11月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管理土地的决定》规定,严禁低地价招商,经营性用地要严格实行招、拍、挂,协议供地实行最低限价,划拨土地转让按市场价值定价。正宁县的招商政策明显与此相违背,是谁给了当地领导无视国家规定、随意违规的胆子?而且“零地价”租用或征用,土地费用由县上统筹解决,不知这统筹是如何统筹的,如果实际上就是县里出钱为投资者埋单,那纳税人的利益何在? “病毒”二,随意将政协委员头衔当荣誉奉送。政协委员头衔是神圣的,不是用来给某些人镀金的,也不是什么饰品,政协委员是代表公众参政议政的,要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责任重大,怎么能想怎么“推荐”就怎么“推荐”,想让谁当就让谁当呢?投资多的人就天然有成为政协委员的资格吗?就代表了其有为公众代言的责任感和能力吗? “病毒”三,随意乱花纳税人的钱给投资者发工资。国家公务人员的工资都由财政负担,投资者不是公务人员,凭什么由纳税人供养?财政预算里既然没有投资者的工资,那这钱从何而出,是私设的小金库还是别的什么渠道?投资者本已财大气粗,为何还要取不足而奉有余?这得到人大的批准了吗? “病毒”四,随意给投资者子女公务员身份。公务员招考目前遵循的是凡进必考的原则,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的公平竞争才能成为公务员,凭什么投资多一点就可让其子女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其中的公平与正义又在何处?这是不是对其他人权益的侵害? 就是这样严重违法违规、破绽百出的招商政策,竟然大肆招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人们不禁要问,招商引资政策到底还有没有底线?法律法规还要任由某些地方党委、政府扭曲到何时?正宁县的上级部门为何不对其违法的政策进行合法性审查,而任由其实施?上级的纵容,是不是因为其利益与正宁县的利益是相关联的?但不管怎么说,纵容总是不对的,这是对违法行为的让步,是对法治的进一步破坏。 这样的招商政策,不能说完全没有吸引力。但那些惯于依法行事、将看重政府是否依法行政的投资者,并不见得会被吸引来。道理并不复杂,你能随意出台违法的政策,说明你对法律缺乏应有的敬畏,很可能会朝令夕改,今天的政策是这样,但到明天会不会就变脸了呢?前不久被河南省省长李成玉所严厉批评的“开门迎商、关门损商”——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在土地、税收政策优惠以及利润回报等方面给外商以不切实际的承诺,甚至越权承诺、违规承诺,而一旦投资落地或项目建成投产就判若两人,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难于兑现,一些能兑现的承诺也不兑现——正说明“病毒”太多的招商政策是难以长久的。国家一清查违法违规,这些政策无疑都将夭折。 残酷的现实说明法律法规在某些地方已被极度扭曲,严肃性已荡然无存。对政绩的渴盼已让某些地方领导丧失了理性,在其头脑中法治观念已被挤压得没了位置,而只剩下狂热的冲动。由是观之,对违法违规的招商政策简单地进行叫停是不行的,如果不从深层次上解决问题,这种现象必然会此起彼伏,难以禁绝。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